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沉默-郑州优秀教科研论文评审.PDF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沉默-郑州优秀教科研论文评审.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沉默-郑州优秀教科研论文评审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沉默” 郑州市二七区工人南路小学 王鑫鑫 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上,常常会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热情高 涨,积极踊跃地发言,而随着年级的增长,课堂交流互动的激情 逐渐减淡,孩子们似乎越来越喜欢沉默,尤其是在高年级,热衷 发言、勇于展现的孩子已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结合 我们班孩子的学习状况,联系近些年的教学体悟,并查阅了相关 资料,我做了如下思考: 课堂上“沉默”的背后: 第一,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使然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反 思自我,逐渐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孩子们不再如低年级时那 般渴望展示自我、期盼得到老师的欣赏肯定而无所顾虑地表达自 己的想法。随着课堂学习经历的丰富,在课堂上,面对简单基础 的问题,一些孩子不屑于回答,而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又不敢贸 然尝试,他们不仅着意于所提问题的解答方案,也越来越在意教 师和同伴的认同。 高年级的孩子的情感体验也更为强烈,他们容易关注外界对 自己的评价,会谨慎地考虑问题,唯恐因回答有误而在同学和老 师面前丢失了面子;而一部分孩子还有着盲目的从众心理,与大 家一同保持沉默,在他们心中,教师抛出的问题最后总是会有人 回答的,而不愿去“出风头”„„其实,这种学习心理是有些消 极的,对课堂发言的看法也是偏颇的。 第二,传统的讲授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表面的课堂效率,教师无形 中占据着课堂的主阵地,课堂上,常常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 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时间,而直接引述了最后的真理。长此以往, 学生没有养成面对问题时认真思考、交流、分享、倾听的学习习 惯,他们会越来越依赖教师最终所提供的答案,“一会儿老师会 告诉我的„„”而伴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们的这种意识倾向会 更加明显。 孩子们会渐渐认为,在获得最终正确结果前,自己所做的种 种尝试、探索都会是徒劳的,自己的看法多是片面的,有时还会 与真理大相径庭,为避免这些尴尬的“错误”,孩子们更愿意选 择等待,等待教师最后给出的答案。 第三,缺乏激励性的评价 对于低年级孩子,他们本身表现欲望强烈,加之老师的一个 亲切的微笑、一句满怀激励的 “你真棒”、一个竖起的大拇指、 一个温柔赞许的眼神、一个热情温暖的拥抱,以及同学们热烈的 掌声,还有那一朵朵小红花、一枚枚小勋章、一张张表扬信等等, 都会让孩子们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而这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多数已司空见惯,“小红花”、“小 勋章”的魔力渐渐褪色,他们对于评价的真实、价值、公平与否 等有了自己的标准和判断,他们更多的渴望来一场公平的比赛或 竞争,更愿意听到老师源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那些浅层的激励、 肯定,在孩子的心里不会再轻易激起涟漪。而很多评价,在实施 过程中也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对于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很难持 久生效。 第四,学习内容日益抽象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内容呈螺旋形上升,日益抽象、 复杂,而部分活泼好动的孩子更趋向于形象直观的演示、热衷于 动手操作活动、关注着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对于抽象的理论的 探讨,望而却步,并不愿深入思考。 部分孩子还不善于从实践上升为理论、从现象概括出本质、 从特殊到一般或从一般到特殊等,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和能力需 要我们进一步养成、提升;也有部分孩子不善于用规范准确的语 言表达自己的思路、看法,只好“沉默”。 第五,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够恰切 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有时还存在着教师的语言不够平易生 动,不能够被孩子准确地理解;所提的问题背后的思维有一定的 跳跃性,未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没有给学生提供进一步 思考的跳板;表述的问题容易产生歧义,学生感到迷茫,无从下 手„„ 这样的情形只会导致孩子不知所云,因而三缄其口。 第六,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我们往往更希望看到孩子坐得 端端正正,礼貌庄重地举手发言,不希望看到“扰乱”课堂的举 止动作,不愿听到距真知相距甚远的声音,甚至在孩子表述的观 点出现错误,心急的教师不免会嗔责、批评„„在这肃穆的课堂 氛围的束缚下,一部分学生便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化“沉默”为“灵动”的举措: 第一,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教师应通过耐心教 育,真诚沟通,逐步帮助学生认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