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中的复仇意识及其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古神话中的复仇意识及其内涵--

【标题】上古神话中的复仇意识及其内涵 【作者】付 朋 【关键词】???上古神话??复仇意识??文化内涵??影响 【指导老师】陶春林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 上古时期,人类社会初步形成,社会物质资源匮乏,社会生活环境恶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而直接,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神话相对保持了自身的纯洁性。本课题涉及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文艺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运用相关理论的前提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袁珂编写的《山海经校注》、《古神话选释》和汉代刘安等辑撰的《淮南子》等著作为主要参考读本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的研读找出本课题的线索,即上古神话中体现出复仇意识的作品,解释其复仇意识的内涵并据此进行分类与精神溯源。不同的复仇意识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神话在其演进过程中逐渐浸润了中华民族精神,并对后世的文学、文化乃至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这一时期神话的复仇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复仇主题在文学形成初期的原始状貌,在对当代这一主题文学的继承性研究中有力于我们找准原始参照目标,对于相应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乃至社会现象我们将持有原始神话保留下来的评判观点与标准。 一?、上古神话及上古神话中的复仇意识 (一)上古神话及神话分类 中国上古神话题材广泛,内容繁多,要想进行复仇意识及其内涵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上古神话做出界定和分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于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1]?(P33),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P113)我们可以按内容将其分为以下七类: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部族战争神话和自然神话等。[3](P96—135)这七类神话虽不能把中国上古神话包容净尽、毫无遗漏,但是它概括了其主要内容。所以,掌握了这七个方面,就可以大致认清中国上古神话的全貌和整体格局。 一,创世神话。创世神话是回答世界如何起源、人怎样诞生的神话,由于神话的内容追溯了世界的形成,因而创世神话又称天地开辟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关于女娲有这样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4](P15)可见,女娲的再造世界之功绩。二,洪水神话。一般说来,洪水神话是指人类诞生不久,遇到重大的洪水灾难,人类如何躲避和战胜洪水的神话。中国的洪水神话主要是指鲧、禹治水的神话。三,部族起源神话。部族起源神话是指部族始祖诞生、奠定部族基业和部族发展壮大历史的神话。四,文化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又称发明神话,是初民以原始思维对他们的祖先的文化创造所做的解释。五,英雄神话。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英雄主要是指那些为了达到崇高的目的,而以超凡的魄力和勇敢以及顽上进一步加工充实的结果。六,部族战争神话。部族战争神话是指以原始社会末期部族之间的残酷而激烈的战争为背景的神话。七,自然神话。自然神话是指那些关于自然神(如河神、海神、山神、火神等)和怪异禽兽的神话。《山海经》记录的一些标示天地四方的自然神,如祝融、蓐收、禺京、句芒等。 (二)上古神话的复仇意识 1、复仇意识的体现 在上古神话中,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几则著名的神话,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即是本文的关键词——复仇。 《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5](P191)这则刑天舞干戚神话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虽败犹斗,不屈不挠的战士形象,“刑天与天帝争而为神,帝斩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到此一场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战争应该结束了,可是刑天却不甘心失败,“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种生命不止,战斗不止的精神犹能可贵。刑天在战斗中作为失败的一方,生命权利受到剥夺,于是奋起复仇。其复仇动机是来源于对生命权利被剥夺的报复,而复仇发生在争帝这一政治斗争失败之后,其复仇意识又不同程度的透露出政治的影子,属于政治意义的复仇。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5](P69)可见,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少女形象,在“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的情况下失去了生命,渺小的身躯葬身大海,但这个渺小的身躯却孕育着伟大的心灵,展开了坚毅和勇敢的复仇行动,于是少女灵魂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以娇小的身躯向夺取自己生命的茫茫大海复仇,她看似微不足道却持之以恒的复仇行动和精神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