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PPT

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伪膜性肠炎 储汇 定义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plitis,PMC)是主要发生在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临床上常见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tium difficile,Cd)的外毒素所致。病情轻重不一,严重病例可致死亡。 病因 本病可发生于手术后,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 发病机制 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致本病。以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三代头孢最为常见; 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致病率更高; 抗生素抑制了肠道的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 患PMC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常见的是手术后,特别是胃肠道癌肿手术后,以及其他严重疾病如肠梗阻、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心力衰竭、败血症、接受他克莫司(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患者等患者。 病理 伪膜性肠炎主要侵犯结肠,尤以乙状结肠最常见。 内镜下:病变肠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加,肉眼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凝固性坏死,并附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伪膜,严重者可融合成片,可见到伪膜脱落的大小裸露区。 显微镜下:伪膜为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白以及坏死细胞碎片所组成。粘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因粘液排泄受阻而扩张并充满粘液,有的甚至破裂。粘膜下层因炎症和粘液出而增厚,伴有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多有胃肠手术或其他严重疾病史,并在近期内用过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症状的发生多见于抗生素治疗4~10d内或在停用抗生素后1~2周内。有腹泻、腹痛、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块状伪膜,也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临床表现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者大便2~3次/日,停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水样泻,30次/日,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块状伪膜。常伴有腹痛,多在下腹部,呈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也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重症及暴发型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中毒性及低血容量性休克。 腹胀:需与急腹症鉴别 毒血症状:由于细菌霉素的吸收导致发烧,甚至高烧、心动过速、全身软弱,有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或嗜睡等 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症、肠麻痹或肠穿孔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便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仅有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有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失平衡或酸碱平衡失调。粪便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多数病例可发现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生长。污泥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 2.内镜检查 在高度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内镜检查。本病常累及左半结肠,而直肠可无病变。内镜肉眼观察:轻者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呈非特异性肠炎表现;稍重者可见黏膜散在浅表糜烂,伪膜呈斑点状分布,周边充血;严重病例伪膜呈斑片状或地图状,伪膜不易脱落,部分脱落区可见溃疡形成。伪膜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轻者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呈非特异性肠炎表现; 稍重者可见黏膜散在浅表糜烂,伪膜呈斑点状分布或口疮样分布,周边充血; 严重病例伪膜呈斑片状或地图状,伪膜不易脱落,部分脱落区可见溃疡形成。 3.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轻、中度肠扩张。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壁增厚,显著水肿,结肠袋消失。在部分病例尚可见到肠壁间有气体,此征象为部分肠壁坏死,结肠细菌侵入所引起;或可见到溃疡或息肉样病变表现。上述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价值不大。空气钡剂对比灌肠检查可提高诊断价值,但有肠穿孔的危险,应慎用。 治疗要点 确诊或高度怀疑伪膜性肠炎患者,立即停用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调节肠道菌群,严重者可予抗难辨芽孢梭状杆菌抗生素或抗毒素治疗。 1.支持治疗:补液、补充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输血、补充白蛋白等。 2.胃肠内营养:胃肠内营养支持(百普素、瑞素、瑞代等)则可维持内脏血流的稳定及胃肠道黏膜的完整,应首先纠正已存在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使血液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补充营养物质,以减轻腹胀、腹痛、腹泻等反应。 3.微生态制剂:应用微生态制剂直接或间接补充生理菌,纠正菌群失调。目前应用的微生态制剂有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 活菌制剂有两类,一类是使用需氧菌消耗肠道内氧,使之成为厌氧环境,促使厌氧菌生长恢复菌群的平衡,如整肠生(地衣芽胞无毒株活菌制剂)、酪酸菌(米雅)、促菌生(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另一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