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世要论和韩学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桓范世要论和韩学研究

桓范世要论和韩学研究   摘要:桓范《世要论》之法家特质,主要体现为“为君难”之君道观、“臣不易”之臣道观以及围绕刑德关系问题呈现的基本治国之道。桓范认为,“君道”的本质在于施惠于万民,君主治国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主张理想之“臣道”应该忠顺体国,以道事君,现实政治领域“臣不易”体现在人臣坚守清白时往往遭遇谗毁与迫害;桓范主张刑德并重,强调慎刑的同时也主张必罚,主张军事实力源自良好内政。桓范虽名列“法家”,但并非先秦时期纯粹意义上的“法家”,其思想中蕴含了不少儒家的政治理念。桓范及汉末思想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韩学”特质,这既是汉末以来乱世格局的思想回应,亦为魏晋政治实践之理论先声,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实践均产生了一定思想影响。   关键词:桓范;世要论;法家;韩学   中图分类号:B23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4-0078-007   法家及韩非子之学,因应春秋战国之纷争局面,本是对治“大争之世”的良方。汉魏之际,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群雄并起,政局混乱,乃典型的乱世。当此之时,无论内政治理还是政权之间的实力竞争,均彰显了法家思想之重要性。自汉季以至蜀魏,崇尚事功实学的法家确实大行其道。对此,章太炎有非常精到的评论:“东京之末,刑赏无章也。儒不可任,而发愤者变之以法家。王符之为《潜夫论》也,仲长统之造《昌言》也,崔??之述《政论》也,皆辩章功实,而深疾浮淫靡靡,比于‘五蠹’;又恶夫宽缓之政,治衰敝之俗,《昌言》最恢广。……自汉季以至蜀魏,法家大行,而钟繇、陈群、诸葛亮之伦,皆以其道见诸行事,法治为章。”[1]228-229章太炎提及之“五蠹”及“宽缓之政”,均出自《韩非子?五蠹》。在章太炎看来,“韩学”在王符、仲长统及崔??等人那里有所体现。王符、仲长统、崔??号称“汉末三杰”,其思想具有鲜明法家特质,已为学界所关注。吕思勉曾详细考察魏晋法术之学,得出如下结论:“汉治自永初而后,纵驰极矣。外戚专权,宦竖窃柄,官方不肃,处士横议,盖自朝宁宫禁学校之中,无一以国事为念者。一时通达治体之士,若王符、仲长统、崔??等,咸欲以综核名实之治救之,当时莫能行,然三国开创之君臣,实皆用此以致治。”[2]861他又说:“三国承汉季纵恣之后,督责之术,乃时势所需,非魏武、孔明等一二人故为严峻也。故其时薄有才略之君,皆能留意于此。”[2]866然于同时代之桓范及其思想特质,却很少进入学界考察的视野。本文拟在“韩学”脉络中梳理桓范《世要论》的主要观念,以此见出汉魏之际“韩学”之学术影响。   桓范,字符则,沛国人,生于东汉末年,具体年代未知。《三国志》无传,《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桓范“世为冠族”,表明他出生于豪门世族。桓范为官清廉,“号为晓事”,时人尊为“智囊”,他曾抄撮《汉书》中诸杂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论》。现存《世要论》所阐发的,几乎全为时政论的治国观点。   《隋书?经籍志》“法家类”记载:“《世要论》十二卷,魏大司农桓范撰,梁有二十卷。亡。”《新唐书?艺文志》亦有相同记载,唯《旧唐书?经籍志》作“《代要论》十卷”。后世各书征引,或称《政要论》,或称《桓范新书》,或称《桓范世论》,或称《桓公世论》,或称《桓子》,或称《魏桓范》,或称《桓范论》,或称《桓范要集》,实则皆为《世要论》一书。《群书治要》收录《政要论》十四篇,是目前了解该书思想观点的主要文献文集。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三十七辑录了桓范的奏章、《世要论》及散见典籍的言论。现就桓范《世要论》中的法家特征略作探讨。   一、《世要论》之“君道观”   桓范与刘?M生活在同一时代,稍晚,二人曾同朝为官。刘?M曾生发治国不易、“为君难”的感慨(《政论?疑贤》)。桓范也深有体会,进一步阐述了“为君难”,借此表达了他的“君道观”。   《世要论?为君难》认为,君之地位犹如天。天覆万物,协和施化,无有缺漏。君临天下,如何能够像天一样普惠万民而不遗漏一人,“怀生之类,有不浸润于泽者,天以为负,员首之民,有不沾濡于惠者,君以为耻”,当为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因此,所谓“为君难”,即难在如何将君主普惠万民的政治理念最大限度地加以落实。桓范既点出了“君道”的本质在于施惠万民,同时也道出了君主治国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桓范心目中理想的君主不仅是心忧天下、体恤万民的仁者,而且还是思虑周全、洞察幽隐的智者。“是以在上者体人君之大德,怀恤下之小心,阐化立教,必以其道,发言则通四海,行政则动万物,虑之于心,思之于内,布之于天下,正身于庙堂之上,而化应于千里之外,虽?W纩塞耳,隐屏而居,照幽达情,烛于宇宙,动作周旋,无事不虑。”仁智之君在位,一方面体恤民生之艰难而善待百姓,“服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