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课件跟社会发展的动力.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治文明课件跟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及其机制 布 成 良 提纲 一、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二、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新特点 三、社会矛盾的化解方法和机制 一、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未来社会矛盾不能用“政治革命”形式来解决,“社会进步将不再是政治革命” 列宁:“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消失了,矛盾仍将存在” 斯大林 (1930年):我国有两种矛盾。一种是内部矛盾,即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矛盾(这里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建成社会主义而言)。另一种矛盾是外部矛盾,即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里是指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而言)。 (1938年):苏联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性质的例子,这里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生产过程的社会性完全适合,因此在苏联没有经济危机,也没有生产力破坏的情形。 垂死阶级残余分子: “私营工业家及其仆从,私商及走卒,从前的贵族和神甫、富农及其走狗,从前的白卫军官和巡官,从前的警察和宪兵,各种沙文主义资产阶级分子以及一切反苏维埃分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因此,“阶级的消灭,不是经过阶级斗争熄灭的道路,而是经过阶级斗争加强的道路达到的”。 (1952年):“完全适合”这种说法不能在绝对的意义上来理解。……应当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常不会弄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冲突,社会就有可能及时使落后的生产关系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毛泽东: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天地盖惟有动而已(《体育之研究》1917年4月《新青年》)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盖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之隔,而风力盖增其怒号。(1917-1918年《伦理学原理批语》)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1949.8.14.《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 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毛泽东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毛泽东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解过于宽泛: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 民主与集中的矛盾 二、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新特点 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往往也是矛盾的凸现期。 亨廷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经济增长以某种速度促进物质福利提高,但却以另一种更快的速度造成社会的怨愤。” 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的历史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难以完全避免的。 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格局调整是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各类社会矛盾可能在一些敏感的时间点重合叠加,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1、暴力犯罪 从矛盾性质上看,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劳资纠纷、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是其最主要的形态; 第二类为少数民族分裂分子或“法轮功”等境内外反动势力煽动、制造的暴力犯罪 其中,第一类是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体,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管理的重点。 2008年西藏拉萨 “3·14”事件、 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 “7·5”事件,是极端民族主义者借政治问题引起的群体性冲突的典型。它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沉重一笔。这是少数分裂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大做文章以干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制造的暴力事件。 2、利益性矛盾:冲突性增强 各类社区维权群体,失地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的上访等 (1)王斌余事件 新华社:2005年5月11日王斌余讨要工钱未果,连杀4人,重伤1人。 10月19日被处死。 利益性矛盾: (2)拆迁事件 湖南嘉禾 2003、8、7 “四包”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补偿评估工作、签订好补偿协议、腾房并交付各种证件、协助做好妥善安置工作。 “两停”:暂停原单位的工作、停发工资 2004、5、8《新京报》曝光 3、群体性事件增多 ——我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1994~2005年11年间,全国群体性突发事件从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