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和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
苏轼和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
【摘 要】通过从苏轼与姜夔词风入手,首先梳理了苏轼词风与“豪放词”的关系,指出苏词词风主流——“清旷”;继而浅析了姜夔词风,主要特色是“清空”。接下来对“清空”与“清旷”作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豪放派;清空;清旷;苏轼;姜夔
一、苏轼的词风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进士。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出身在一个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请求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任命三年后先后任职密州知州、徐州和湖州。后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因事任惠州、儋州知州,中间于元佑元年时任翰林学士,又出知杭州、颖州等。北还后病死常州。苏轼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谪的过程,既经顺境,复历逆境,荣辱祸福、穷达得失于一身。
中国古代文人,或多或少都被三种思想影响着,即“儒、佛、道”。苏轼亦不例外。多少中国文人失意、愤懑、颓废、心灰意冷,躲进乡野孤苦终老,这与庄子的“道”字都是有相关的地方的。为官贬谪似乎都已成了古代文人共同的遭遇,隐居山野便成了他们最终的归宿。其间不为五斗米折腰者不乏其人,但能有苏轼豁达与乐观者却寥寥无几。正是这种满足于既有的人生态度、高洁的人格,成就了旷达雍容的老苏。也正是这种乐观旷达的态度,才形成了苏轼作品所特有旷达豪放的风格。
苏东坡以词作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被后世论者尊为“豪放派”鼻袓,然而,苏轼豪雄词作在其传世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十不足一,只因其全新风貌而引起广泛注意,因而后世相对忽略了苏词更大数量其他风格的作品。但实际上,从作品数量上看,苏轼表现“放”,也就是清旷风格的词要远远多于表现“豪”这种风格的词。
所谓“清旷”,是指用语清雅明净,所抒发的感情疏狂通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词作整体显示出清明境界和旷达气质。这类风格不但作品数量多,而且渗透到其他风格中。即使在苏轼新开拓题材的作品,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中,这种清旷意味也占据了主要地位,因而这种风格才称得上苏词的主要风格。
我们再从词的意境上来看,苏轼的词,清旷、空旷、淡泊、气韵。这些意境特征,既包涵了精神状态也包涵了自然状态,他们是客体和主体的结合,换一句话说,它既追求外在形式美,也追求内在的精神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这是作者慷慨豪迈的审美理想,刚柔结合的美学原则的具体反映。
二、姜夔的词风
姜夔不仅作词,还是一位精通音乐的雅人,在他的词调中十分讲究音律,这也得到了人们的好评。陈模在《论稼轩词》中对姜夔的词做了较高评价:“近时作词者,只记周美成、姜尧章等,……或曰:美成、尧章以其晓音律,自能撰词调,故人盛服之。”柴望则从姜夔词风格的独特性方面对其大加赞赏:“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宋作尤莫盛于宣、靖间,美成、伯可各自堂奥,俱号称作者。近世姜白石一洗而更之。‘暗香’、‘疏影’等作,当别家数也。大抵词以隽永委婉为上,组织涂泽次之,呼嗥叫啸抑来也。唯白石词登高眺远,慨然感今悼往之趣,悠然托物寄兴之思,殆与古[西河][桂枝香]同风致,视青楼歌红窗曲万盫。”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一般认为,姜夔的贡献主要在于在词的传统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姜夔虽然接受苏轼影响,也移诗法入词,但走的路子却与苏轼不同,他借鉴江西诗派语言清劲瘦硬的特色,改造传统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风格,从而创造出一种清劲空灵的审美风格。
清空说是南宋末年词人张炎提出来的。他在《词源》中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味。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可见“清空”是指既古雅峭拔又空灵无迹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词的语言,但又不专指词的语言.而更要命意、造境的清雅和空灵。
姜白石锤炼词句、推敲声韵、讲究用典、创设意境,这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美学特色,别有一种风流潇洒之文采。白石的词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联想等手法来点染气氛,造成跌宕起伏的效果,凸现词的主旨。“清空”并非子虚乌有的虚无,而是善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写情状物又多用侧向思维,不从正面直接刻画,力图侧面着笔,虚处传神。姜夔的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融于咏物状景之中,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三、“清空”与“清旷”对比研究
苏轼的“清旷”与姜夔的“清空”, 在词学审美与人格精神都有惊人的相似。张炎在词学审美批评中以“清空”为高标,既极力推崇白石,也从未对东坡置微言。“清空”作为理论批评范畴,主要指运用高骞的骨气来调遣清疏的文藻,创造出高超绝俗的风神。东坡词的清新疏旷,白石词的高洁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