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兩岸海運法規彙集
PAGE
PAGE 1
就外交部國際組織司所提我國參與IMO相關議題說明如下:
秘書長 許洪烈
全國船聯會
98.4.1
1.我爭取正式參與(如觀察員)之可行性及是否有例可循。
A.可行性部分:
a.正式參與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UN IMO之會員申請資格應係UN之會員國。
b.正式參與UN IMO之觀察員(Consultative Status Observer)申請資格應係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B.是否有例可循部分:
a.應無例可循。
b.本案與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或APEC,在本質上是不相同的。
2.倘現階段需以實質參與為優先目標,則該組織所執掌的國際性協調/管理/合作機制中,有哪些係我迫切需要參與者?又其可行性如何?
A.優先實質參與IMO所掌國際性協調/管理/合作機制中,有哪些係我迫切需要參與部分:
a.其國際性協調/管理機制,建請政府加入「海運協商組織Consulative Shipping Group, CSG」。
b.惟其國際性合作機制,我應有機會先參與NGO組織,再透過IMO與NGO合作機制中參與合作,進而瞭解IMO之所作所為,並適時地反應我國寶貴的意見。
c.故我國有參與NGO組織的迫切性,由地方組織至區域組織再進入中央的組織。
B.其可行性部分:
a.我國「中華海員總工會」係NGO組織「國際勞工聯盟ITF」的理事會員,曾於民國95年邀請外交部及勞委會各數名代表組團參與ITF代表團參加於日內瓦召開UN ILO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會員大會,當年通過了有名的UN ILO海事勞工公約2006 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 (MLC) 2006,會後我國所有代表姓名並留名於其公告的會議紀錄檔案上。
b.故先由地方性、區域性開始積極參與活動,打下基礎後再進入世界性的管理機制,是十分可行的。
3.目前我與該組織接觸或參與其相關活動之情形(含官方與民間)。
A.官方之情形:
建請政府加入「海運協商組織」(Consultative Shipping Group, CSG),尤其目前據瞭解,中國尚未加入,趕快加入參與CSG,擴展我國際活動空間,有利我海運業的發展。
B.民間之情形:
在NGO會議(如ITF或IPA國際領港協會)或民間區域性的會議(如ASF Asian Shipowners’ Forum亞洲船東年會)中,民間均有機會與IMO或ILO之秘書長及組長級的人員接觸並交談交換意見,解決我國「船員」及「船舶」航行全世界水域及港口經營事業的議題,並提供政府如何將國際規範適當納入國內相關法規,使國內法與國際最低規範一致,完成國內法與國際接軌的任務。
4.有無因我被排除致生權益受損情況及其具體情形,各界過去有無就此向政府反映或提出建言。
A.「船員」及「船舶」權益無損。
B.對「船員」及「船舶」的本會建言,政府均已採納實施。
5.該組織及主要國家對我爭取參與之態度。
該組織及主要國家對我爭取參與之態度可以理解,惟需要修訂該組織章程。
6.中國大陸在該組織之參與程度及對我爭取參與之態度?
A.中國大陸在該組織之參與程度甚深,會費及捐助款頗多,又係該組織之常任理事會員。
B.中國大陸對我爭取參與之態度,可謂是「一中原則」的行銷員。
7.是否已有相關說帖或研析報告可供推案參考?
如附件供參。
PAGE 6
附件
對國際海事問題研究之建議
1 說明
1.1國際間為確保海上人命之安全及保護海洋之環境,並使各國在海運方面能作合理公平之競爭,而由聯合國於一九五九年設立政府間海事諮詢組織(Inter-governmental Maritime Consultative Organization-IMCO),該組織嗣於一九八二年更名為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依該組織成立之宗旨有下列五項:
(1)對各國政府在國際貿易航運有關專門技術事項之管理與實施方面,提供政府間之合作機構,並鼓勵普遍採納有關海事安全及航海效能方面最高可行標準。
(2)鼓勵各國政府消除對於國際貿易航運所加之歧視行為與不必要之限制,以求公平促進航運對國際貿易之供應,一國政府為發展其本國航業及為安全目的所予之輔導與鼓勵,倘非用以懸掛所有他國國旗之航業從事國際貿易之自由,自不構成差別待遇。
(3)依該公約第二章之規定,對於航業界不公正之限制措施,提出研討。
(4)對聯合國所屬任一機構或專門機構所提有關之航運事項,予以研討。
(5)對該組織所研討之事項,提供政府間資料之交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