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脾弱胃强恶性循环和糖尿病相关性探讨
脾弱胃强恶性循环和糖尿病相关性探讨
1.眉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眉山 62001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脾弱胃强;脾瘅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39
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117-02
现代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已突破了传统消渴“阴虚燥热”的理论,有了更广泛与深入的研究。以“脾不散精、脾胃内热”立论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这一病机特点,深析其实质,即脾弱胃强。为此,诸多学者对脾弱引起胃强并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做了一定探讨。但对胃强可以反作用于脾弱,以致二者恶性循环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未能充分认识。因此,有必要对糖尿病脾弱胃强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作更深入的探究。
1 关于脾弱胃强
对糖尿病的认识一般遵《素问?奇病论篇》“脾瘅”之说,认为脾不散精、脾胃内热为其核心病机,如吕氏等[1]182将糖尿病明确分为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认为脾不能散精及由此导致脾胃内热,内热伤阴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又脾运化无力,散精功能不足即为
通讯作者:岳仁宋,E-mail:yuerensong@
脾弱;胃火偏盛,消谷善饥即为胃强[2]。据此,糖尿病的病机特点可概括为“脾弱胃强”,这也成为不少学者对糖尿病病机的共识[3-4]。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笔者认为在“脾不散精、脾胃内热”这一病机中,脾弱与胃强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加速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素问?奇病论篇》谓:“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因此,脾不能运化,精微不能布散,则郁积于脾胃。《素问?血气形志篇》亦指出“阳明常多气多血”。在阳明气盛之地,郁滞的精微必易导致热邪产生而形成脾胃内热。胃热偏盛,则口干而多食;津液不布,反渗于下,则多尿;内热伤阴,消耗人体津气,又可导致形体消瘦。后期内热进一步消耗气血阴阳、损伤脏腑,导致瘀血、痰湿等多种邪气的产生,引起脏器衰败,使疾病进入多种慢性并
发症阶段[1]184。笔者认为,上述认识仅关注到脾弱引起胃强之一端,而忽略了胃强对脾弱的反作用。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有“脾与胃以膜相连”,《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认为“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能食”。脾与胃同居中焦,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与胃的密切关系可概括为纳运相得、升降相因、阴阳相济[5]。因此,不仅脾弱散精无力能导致胃强,而且,胃火偏盛反过来也能进一步加重脾弱。
2 纳运不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主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为胃的继续摄食提供条件及能量。《景岳全书?脾胃》说:“胃司受纳,脾主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两者之间关系协调才能保证纳运调和,精微正常输布。糖尿病患者由于胃火偏盛,可表现为胃纳亢进,饮食增多。而脾运本已不足,胃纳增加反使脾不堪重负,过耗脾气,使脾的运化功能进一步损伤。同时糖尿病患者饮食增加,脾难以转运,痰湿内生,又可造成形体肥胖。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又加重了胰岛的负担,进而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而中医的脾无论在解剖还是调节糖代谢上都与西医的胰腺相似[6],从这一角度来看,胃强也加重了脾弱。另一方面,胃火能直接困阻脾运,加重脾弱。虽湿邪可以困脾,但刘完素《三消论》认为:“盖燥热太甚,而三焦胃肠之腠理怫郁,致密壅塞,而水液不能渗泄浸润于外,荣养百骸……世谓消渴之证,乃肠胃之外燥热,痞闭其渗泄之道路。”即明确指出燥热无形之邪亦会阻塞三焦脏腑气液运行通道。因此,胃火必将困阻脾转输精气的道路,脾弱加重亦当属必然。
3 升降不因
脾主升,胃主降,两者相反相成。《临证指南医案?脾胃》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在水谷精微代谢方面,胃气通降,将受纳之水谷、初步消化之食糜及食物残渣通降下行,有助于脾之布散精微。“火曰炎上”,火具升散之性。糖尿病患者胃火偏盛,则胃气上升亢进,下降不及,出现大便秘结。胃降不及破坏了脾胃升降的平衡,使脾不能升运,患者又可出现腹泻甚至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另一方面,脾胃升降,连通上下,为气机运动枢纽。胃气下降不及,脾气不升,气机紊乱,气化不行,不能顺利推动精微的布散,也会减弱脾的运化功能。
4 阴阳不济
脾与胃,脾属阴,胃为阳。《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脾需胃阳温煦,使脾不易湿,并能升运;胃需脾阴滋润,使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电机空载特性曲线测录试验报告.pdf VIP
-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doc VIP
- 医学课件-《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5)》.pptx
- 6.2《学会依法办事》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docx VIP
- GJ B 5881-2006 技术文件版本标识及管理要求.pdf VIP
- 剑阁县清江河桅杆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docx VIP
- GJ B 5873-2006 模压硫化橡胶线性收缩率的测定.pdf VIP
- 国家及行业标准-G-J-B 5882-2006.pdf VIP
- G-J-B 5186.6-2005 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测试方法 第6部分.pdf VIP
-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