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讲义(精品)
谢 谢! 铅冶炼车间 金属冶炼: 冶炼铅及冶炼 其它金属或 制造铅合金。 熔铅炉 熔铅作业: 制造铅丝、 铅皮、铅箔、 铅管、铅槽、旧版印刷、焊锡等。 铅化合物的利用: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景泰蓝、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漆、橡胶硫化促进剂、制药、塑料稳定剂等。 3.临床表现 急性铅中毒:多由经口摄入大量铅化合物引起,多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慢性铅中毒: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征。 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 运动型的表现有:1、肌无力。2、肌肉麻 痹,呈腕下垂,足下垂。 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 腕下垂 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口有金属味、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中毒性肝炎。 注意与阑尾炎鉴别 血液和造血系统: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等。 其它:齿龈边铅线 Pb+H2S PbS+H2 ,Fanconi综合征,对生殖系统的损伤。 4.治疗方法 驱铅疗法: 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首选,应间隔服药(服3-4日,停3-4日) 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注射 二巯基丁二酸(DMSA)口服 对症疗法:如有类神经征者给以镇静剂,腹绞痛发作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三、窒息性气体 (asphyxiating gases): 概念: 是指能引起机体对氧的摄取量不足、血液运 氧能力或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机 体缺氧的有害气体的总称。 供给 摄取运输过程 利用过程 空气 O2 肺 O2 血液 O2 组织细胞 O2 CO2+H2O 能量 单纯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 细胞窒息性气体 N2、CH4、CO2 CO、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 氰化物、H2S 化学窒息性气体 1. CO理化特性 CO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 2.接触机会 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以CO为原料的工业 生产(如炼钢、炼铁、制造光气、甲醇、甲醛、 甲酸等),炮烟,煤层燃烧, 汽车废气等。 案例: 2008年12月24日9时许,遵化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2号高炉重力除尘器顶部泄爆板爆裂造成煤气泄漏。事故发生时,当班工人共44名,其中2名操作工人当场死亡,其余受伤人员被立即送往医院救治,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该事故共造成17人死亡,其余27名伤员已脱离危险。 3.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主要为脑缺氧反应,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无昏迷,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浅至中度昏迷,呼吸浅而急促,失去知觉时面颊及身上有红斑,嘴唇呈樱桃红色。经抢救恢复后无明显并发症。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30%。 重度中毒:深昏迷或植物状态,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约经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症候群、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 4.现场急救 移离现场,可采用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输氧。输氧时可掺入5%-7%的二氧化碳,以兴奋呼吸中枢,促进恢复呼吸机能。 产生CO的场所应安装自动报警器; 生产设备、管道和阀门要经常检修,防止漏气; 进入CO浓度较高环境时应有防毒面具; 车间空气中CO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作业时间较短时可以适当放宽。 5.预 防 四、有机溶剂中毒 1.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有机溶剂多易挥发,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具脂溶性,与神经系统亲和,有麻醉作用; 有水溶性,可经皮肤进入体内; 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有些则属于非可燃物,用作灭火剂。 苯(benzene, C6H6) 1.理化特性 在常温下为带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 极易挥发,易燃,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接触机会 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原料; 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 苯的制造; 用作燃料。 工作在有毒环境的刷胶工人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重者神志模糊、甚至深昏迷、心跳停止。 尿酚和血苯升高。可有暂时性血象改变。 (2)慢性中毒 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