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由清华简六二篇郑的立国时间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清华简六二篇郑的立国时间问题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2277 PAGE 收稿日期:2016年4月20日 發佈日期:2016年4月20日 頁碼: PAGE 1/ NUMPAGES 14 由清華簡六二篇說鄭的立國時間問題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鄭武公夫人規孺子》二篇中因為牽扯到鄭國的一些歷史,諸家提出了一些與鄭桓公、鄭武公相關的史實的解釋,特別是關於鄭桓公建立鄭國的時間,感覺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 《鄭文公問太伯》甲里說(釋文主用寬式): 昔吾先君桓公後出自周,以車七乘,徒丗(三十)人,故(鼓)亓(其)腹心,奮亓(其)股肱,以(協)於(庸)(偶);?(攝)胄擐甲,擭戈盾以造勛。戰於魚羅(麗),吾[乃]雘(獲)函、??(訾),輹車(襲),克鄶(迢迢),女(如)容(社)之凥(處),亦吾先君之力也。 程浩先生說: 此句解决了長期以來關於滅鄶者是桓公還是武公的糾葛。簡文明言桓公滅鄶,與《竹書紀年》相合而與《鄭世家》桓公死於驪山的說法衝突。我們認為,桓公在幽王十一年蒙難驪山時可能幷沒有死難, 而是已經東遷立國。《鄭世家》載兩周之際史事多本自《國語?鄭語》,而《鄭語》未嘗言桓公死事,只是在篇末講“幽王八年而桓公爲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騷,十一年而斃(寧按:當作薨)”。這句話實際上是《鄭語》作者對幽王之難的簡要總結,主要是爲了證明史伯的話得到了應驗。這裏的“十一年而斃”主語自然是幽王,幷不是司馬遷所理解的桓公。既然鄭桓公未死於驪山,那麼《竹書紀年》“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虢”的記載也便沒有太多疑問了。[1] [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下簡稱《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2016-04-16. /publish/cetrp/6831/2016/20160416052940099595642/20160416052940099595642_.html 筆者認為這裡面還是有疑問的。鄭桓公之封,《史記·鄭世家》說是“宣王立二十二年(前806),友初封于鄭。”而《竹書紀年》的說法是: 晉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友)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丘,名之曰鄭,是曰桓公。(《水經注·洧水》引) 這裡面說得非常明確,是晉文侯二年王子多(友)父(即鄭桓公)滅鄶之後占據了鄭父之丘并居住在那裡,所以其國始名“鄭”,此前并沒有“鄭”這個封國。但是這裡面有歧異,王國維《輯校》云: “同惠”疑“周厲”之訛。又《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鄭桓公寄奴與財於虢、會之間,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虢,居於鄭公之丘,是以為鄭。”傅瓚親校《竹書》,其言又與《洧水注》所引《紀年》略同,蓋亦本《紀年》。然臣瓚以伐鄶為在幽王既敗二年,《水經注》以為晉文侯二年,未知孰是。[2] [2] 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校》,新世紀萬有文庫本,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16頁。 方詩銘、王修齡《輯證》: 《水經·渭水注》引《漢書》薛瓚注:“幽王既敗,虢儈又滅,遷居其地,國於鄭父之丘,是為鄭桓公。”《漢書·地理志》注亦引臣瓚曰:“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虢,居於鄭父之丘,是以為鄭桓公。”顏注所引為詳,當係臣瓚原文,《水經注》為約舉之辭。……案幽王既敗二年,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當晉文侯十二年,則《洧水注》所引本為“十二年”,脫一“十”字。《存真》、《輯校》列於晉文侯二年,現改列於十二年。[3] [3] 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記年輯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67頁。 據此,僅《竹書紀年》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酈道元所引的,鄭桓公伐鄶、居鄭父之丘并命國為“鄭”是在晉文侯二年,即周幽王三年(前779)。一種是臣瓚所述是在幽王既敗二年(前769),同樣都是“二年”,時間差距很大。那麼到底哪個對呢?從引文上看,酈道元所引的應該是《竹書紀年》的原書,只說到滅鄶,而臣瓚所述的是綜合了《國語》、《竹書紀年》的記載統而言之,是否屬實還得進一步考訂。 酈道元引《紀年》原文里說“晉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鄶”,其中“同惠王子多父”句以前諸家有不同的理解,范祥雍《輯校訂補》云: 朱本“同惠”改作“周厲”。戴校本《水經注》“同”改作“周”。《史通·雜說篇》引“鄭桓公,厲王之子”,當是約舉此文之語。但《史通》下文又云:“與經典乖剌甚多。”鄭桓公為周厲王子,見於經傳,不當云爾。故浦起龍《通釋》謂“厲王疑本作宣王”,此文又作“惠王”,未知“惠”為何字之誤。[4] [4] 范祥雍:《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34頁。 今按:這些校改恐怕都不可靠。“惠”當是“助”字之誤,“惠”、“助”古字形相近易訛,[5] 楊安:《“助”字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