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女性和中国古典园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女性和中国古典园林

试论女性和中国古典园林   摘要:中国古代女性的游园之风,和中国古典园林高度的“模山范水”有关;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又呈现出女性化的特点,这和园主、营造者的传统审美心理有关。女性、园林、女性化三者的关系是――现实中的女性是园林极佳的欣赏者,理想中的女性则是园林最好的诠释者。   关键词:女性;园林;女性化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8)04-0107-04      在中国古代的游记、园记中,常常出现女性的身影,就是在理学氛围浓厚的明代,女性也常常是游园的主体,同时,众多的古代小品、笔记中又常常把园林之景以女性作喻。女性为什么欣赏园林,园林何以以女性的面貌示人,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二者有哪些方面的共通,这是本文将要着重阐述和分析的。      一、女性与园林      1、古代女性的游园之风   在中国古代,女性是很难跋山涉水、游历四方的,特别是中国园林发展到高潮时的明清,被禁锢、被限制于高墙深院成了大多数女性的命运,诚如《牡丹亭》里杜丽娘所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但这种压抑的结果是,“后花园”成了她们流连最多的场所,《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几乎就是小姐、太太们活动的全部。这种活动范围的空前狭小,当然是可悲的,但从另一方面,反而使她们有机会对“后花园”有了比男性更多的观察、更多一份的敏感和更多一份的喜爱。“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著太湖山石,各色花草,委实华丽。”(《牡丹亭》)这种对园林的强烈喜好之情,向内表现为对后花园的寄情忘返,向外则表现为女性借着节日、庙会、祭祀等活动的外出,畅游园林,以此为乐,并形成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游园之风的盛行。   早在诗经里就有女性出游的记载,至唐宋时已渐繁盛,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就有,“(唐代)长安仕女游春野步”,每至名园之中,便在草地上铺起席子,然后用她们的红裙相互连接,挂在树枝上,“以为宴幄”。到明清时,女性的游园活动则达到了鼎峰。苏、杭两地的情形,明袁宏道在《断桥望湖亭小记》中写西湖是:“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冶艳极矣。”明张岱《虎丘中秋夜》记:“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妓,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无不鳞集。”袁宏道《虎丘记》:“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葡屋,莫不靓妆丽服……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清钱泳《履园丛话》亦载,每当春二三月,苏州各园竞相开放,“合城士女出游,宛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其余江南诸地,清孔尚任《红桥休禊序》记扬州瘦西湖是:“康熙戊辰春,扬州多雪雨,游人罕至。至三月三日,天始明媚,士女祓禊者,咸泛舟红桥,桥下之水若不胜载焉。”记上海豫园是“游人杂沓,妇女如云,医卜星相之流,亦无不毕集”。南方如此,北方亦然。被袁宏道称为“京师最胜地”的高梁桥景区,是“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至于良辰佳节,都人士女,连辔接轸,遗钗坠簪,绮罗从风,香汗飘雨。”从以上文字的描述、措辞上看,女性在游园队伍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几乎是游园的主体,这成了一个悖论,似乎正应了那句话:“越是压抑,就越要反抗;越是禁锢,人向往自由的生命冲动越强烈。”女,胜游园之风的盛行,曾引起道学家的担忧和不满。康熙时的江宁巡抚汤斌就在奏疏中云:“妇女有游冶之习”,进而提出取缔和禁止。   明清女性借着各种机会的倾巢外出,蜂拥园林,这里固然有集会、交际、玩乐、休息等等的目的原因,但恐怕游赏、喜好园林之景还是主要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梁章钜《楹联丛话》中的记载:“谢默卿云:吴下园亭最胜,如齐门之吴氏拙政园,阊门之刘氏寒碧庄……每春秋佳日,辄开园纵人游观,钗扇如云,蝶围蜂绕,裙屐年少,恣其评骘于衣香人影之间,了不为忤。”在游园的过程中,有好事少男在女性周围放肆地评头论足,但女性的反应却是并不为意。这只能说明女性对园景欣赏的高度投入,心无旁骛,不为外界所左右,表现出强烈的融心于景和心与景契的精神状态。      2、古代女性钟情园林的分析   如前文所述,因为女性的被禁锢,导致了她们只能就近游赏,又因为人对自然山水有天然的亲近感、向往感,在理想和现实相互矛盾的时候,中国园林恰恰对此作了必要的弥补和调和。它高度摹仿自然、浓缩自然下的“壶中天地”,它“宛若自然”的特性,给渴望自然山水的女性以极大的满足,给情感细腻的女性以极大的心理驰骋。不求远,却能得自然山水之妙,这对女性而言是多么快乐的事。   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