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农民画兴起与发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房山农民画的兴起与发展 赵思敬 房山农民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千百年来,深得劳动人民喜爱。经过深 入乡村民间,调查了解并走访当事人,对房山区农民画的发生、发展、现状进 行了广泛地了解。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形成探源 房山的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是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最 初是农民根据传统图案自己绘画和刻印的作品,题材包括门神、纸马和各种神 像以及在房屋的山墙、檐角和床头制作的吉祥图案,这些作品寓意祈福纳祥的 愿望。解放后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房山农民画,有一个从业余到专业、从自 发到有组织创作的过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达到高潮,房山农民创作的年画, 多次被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印成年画发行全国各地。房山一度被称为“北京的户 县”。 房山地处北京西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富。是“北京人”的故 乡。沿着农民画这条线往前探索,农民画最早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画在陶器上, 刻在石碑上或石壁间。 大石窝镇镇江营遗址出土的“人面陶模”,是三千多年前商 周时期先民创作的北京地区最早的“农民画”;辽金至元明以来云居寺经版上的许 多佛像刻画,反映了房山农民的审美时尚和虔诚的心愿。清康熙年间霞云岭乡 北直河村崖壁刻画的“武财神赵公明”等神像表达了村民对发家致富的期盼;1937 年周口店遗址放炮炸山,把附近的一座山神庙震坏了,考古队为此用科考剩余 的钱重修了山神庙,并请当地的农民重新画了像,但壁画已经不是神像,而是 科考队员开挖龙骨山的场景了……房山作为京畿文化重镇,在历史上孕育了许 多农民画家,山间村边的古庙至今仍有许多神怪壁画,可惜没有留下创作者的 名字。但是,这些先民的作品为房山和北京地区农民画地研究,提供了宝贵丰 富的历史资料。 近半个世纪以来,房山的农民画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在北京市和全国范 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涌现出了一批农民画家,他们结合中心任务,在生活中 挖掘素材,捕捉创作的灵感,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作品,展示了房山农民对 共产党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记录。有些描绘生活现实的作品已经成为记录房 山历史发展的见证。 崭露头角 房山农民画在 1959 年崭露头角。当 时,房山被称为“周口 店区”。随着各地公社 的成立,许多村子都 成立了美术组。他们 的任务是开展“诗画满 墙”的创作活动,最初 是临摹报刊资料上的 图画,进而开始摹写 生活。现在,房山城 房山农民画《人民公社颂》 关镇南关生产队废弃房屋的墙壁上,仍然有妇女扛镐、提铁锹下地劳动的壁画, 这反映了解放后“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同工同酬”的平等思想。南窖乡水峪村的 山墙上残存“工人跨越千里马”的形象,反映了生产大跃进的时代精神。这些农民 画以线描和勾线平涂的技法创作完成。形象生动直观,起到烘托气氛,鼓舞干 劲的作用。在这一时期,长沟镇东良各庄美术组受江苏邳县诗画工作的启发, 首先开始大胆进行创作。李增华创作的《运粪赛过飞机》,反映了农民积极种田 的干劲;田春创作的《双五虎深翻土地》展现了鼓足干劲种好田地的热情。此 后,房山农民画的创作便在各村镇兴盛起来。1959 年 10 月,房山城关修建丁 家洼水库时,房山城关祁振清创作了《丁家洼水库》连环组画5 幅,分别为:“丁 家洼村”、“安装电灯”、“溢洪道工程”、“大坝工地”、“建成水库”。画面记录了历年多遭水 患被淹没的丁家洼村,在修建水库过程中劳动大军战斗在工地的场面。丁家洼 村建成水库的同时,还在村里建了两栋二层小楼,这是北京区县农民第一次建 楼。村民刘淑珍把这一场景画了下来,脚手架上方的电灯说明这是夜间的工地, 忙碌砌墙的人们你争我赶。画面下边配有一首诗:“丁家洼,真正棒,建筑兵团不 分昼夜忙。干劲冲天建楼房,为的是早日实现人间的愿望。”这是“楼上楼下,电 灯电话”生活的最初写照。诗配画的形式显然带有那个时代“人人做诗人,个个当 画家”的烙印。琉璃河人民公社成立时,村民赵海用毛笔彩墨画了一幅《庆祝人 民公社成立》。记录了大会召开的情景,落款时间为 1958 年9 月24 日,为追寻 那段历史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坐标。琉璃河公社70 岁的郭仲明老人也拿起画笔进 行创作,先后画了《荷塘捕鱼》、《庆祝人民公社成立》等画。此外,窦店公社 的西安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