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文化个案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家文化个案的研究

中国家文化个案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中国传统“家文化”为基础来解读《史记?刺客列传之聂政》,认为聂政的事迹从三个方面体现中国的“家文化”,其一为孝道与家庭间密不可分的骨肉之情。其二为家人相互扶助,宁为家人的自我实现而牺牲自己。其三为中国的“家文化”的荣誉价值,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图抱负。    关键词: 中国家文化; 三晖亲情; 知遇之恩; 荣誉价值   中图分类号: G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084-01    一、中国家文化之“三晖亲情”    《刺客列传》中的主人公聂政,“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不远千里前来拜访,“奉黄金百溢,前为母寿”,聂政辞谢再三,当严仲子说明来意请他为其复仇时,聂政回答说:“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姐未嫁,政身未敢以许人也。”终不受严仲子之礼。志可降,身可辱,养母之心不可忘。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孝,使他拒绝了严仲子的请求。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孝道:“父母存,不许友以死”。孔氏曰:“亲存需供养,则孝子不可死也。若许友报仇怨而死,是忘亲也”。他把对母亲的供养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母子情深,同样也姐弟情深。对于姐姐聂荣,聂政也是很照顾的。到了韩国后,聂政仗剑从街上直接杀到侠累面前,如探囊取物般完成了任务。他还顺手刺伤了当时坐在旁边的韩国国君韩哀侯。随后,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看到无法逃脱,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连累姐姐,他用剑自毁面容,然后剖腹自尽。其姐聂荣自言:“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即使行刺成功后,残酷地“皮面决眼,自屠出肠”,是因为“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聂政生前虽不曾料想自己原想救姐姐,却导致姐姐的自杀身亡,但其爱姐之心,真真可见。    梁漱溟先生说:“任何一处文化,都自具个性,惟个性之强度不等耳。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强,以中国人的家之特见重要,正是中国文化特强的个性耳”。在此,梁先生指出了中国文化中亲情在家文化的核心地位。“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聂政情深,感人肺腑。如同荆轲与高渐离的互为知己,他对伦理亲情的付出,都是爱的需要,爱的追求。    二、中国家文化之“知遇之恩”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五位刺客正是传统礼法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实践的典范。曹沫等五位刺客之事,皆是在需要自己的时候都能为知己者赴汤蹈火。这正是传统礼制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忠诚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家”的观念非常重,在家要做到“父慈、子孝”,将“家”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展,对一个国家来说就要做到“君仁、臣忠”。做臣子的必须绝对忠诚于自己的主人,有必要时甚至不惜身家性命。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家文化既包括个体的家庭内部的文化,又包括整个大家族系统内部的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先秦时代的刺客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信奉“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也都是这么去做的,尽管在今人看来,他们的“知己”其实不过是在用金钱买他们的命,他们仅仅是“知己”们手中的一柄杀人之剑、复仇之刀。这一点,在专诸、聂政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专诸、聂政都不是傻瓜,相信他们自己作为局中人,对此会看得更为透彻、清晰,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义无返顾地踏上这条不归之路呢?    聂政是个因避仇与母亲、姐姐客居齐国的屠户,贫穷微贱而内心孤寂感颇重,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这种经济价值远不如他作为下层贫士所极为看重的“恩遇”精神价值,所以老母一死他就义无反顾地刺杀了韩相侠累。这并不是简单化地百金买条性命,而是因百金维系了一条恩遇的伦理绳索,紧紧缚在了聂政内心深处。    聂政自感到非如此而不能报答大德,仿佛一片荒漠中来了甘露,在不遇之久渴求的心田里滋润开来,让人备感欣慰。如聂政之姊所了解的“严仲子乃察举赏识拔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古人重视的是报恩的正当伦理动机,对其报恩手段则有的苛责,有的宽容,报恩动机毕竟是大多数刺客行事的主要驱动力。也毋须讳言,既系于情感、利益而非公理正义,则难免不辨是非,只要有垂青赏识,便可“士为知己者死”。不能不说,在聂政这里,已具有后世一些杀手们不辨善恶,唯知报效恩主的盲目、消极的特点,这是在士阶层渴求知遇的世风中孕育而成的。可能因为上述一点也给聂政侠义风范抹上了瑕疵。    但是,聂政处于一个“招魂而湘江有泪,从军而蜀国无弦”的时代,严仲子的尊重与“深知”打动了聂政。聂政作为一个屠户,生活贫穷、地位微贱但又胸怀大志,其内心的孤寂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