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灌溉条件下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模式的研究
不同灌溉条件下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模式的研究
摘 要:采用控灌技术模式、栽培模式以及水稻品种3因素正交试验,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对不同灌溉条件下粳稻节水高产技术组合进行筛选,通过对粳稻分蘖指标、干物质指标、耗水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粳稻节水高产最优组合为控Ⅱ+24穴/m2+龙庆稻1号。
关键词:正交试验;粳稻;控制灌溉;节水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29-3
Abstract: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adopted using controlled irrigation technology, rice planting pattern and rice varieties factors,three levels were set for each factor,combination of japonica rice water-saving high-yield technology was screened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patter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aponica rice tillers,dry matter,the water consumption and output index,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japonica rice water-saving high-yield controlled irrigationⅡ+24hole/m2+ Long Qing rice No. 1.
Key words:Orthogonal experiment;Japonica rice;Controlled irrigation;Water-saving high-yield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消耗量高,全国水稻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1],而水稻的?N植必须要大量水资源支撑,水稻用水量已占到社会总用水量的45%以上[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增加,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广水稻节水增产的栽培技术[3]。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产粮大省[4],研究利用水稻各种节水增产技术,已成为热点。本文通过设置控灌技术模式、栽培模式以及水稻品种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讨粳稻最佳节水增产技术模式,以期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1 试验条件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条件 试验区位于黑龙江省庆安灌溉试验站,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4′,北纬45°63′。试验站土壤为典型寒地黑土,土壤饱和含水率49.18%,干密度1.10g/cm3,pH值6.05。试验区平均日照时数为2599h;年平均气温为1.69℃;无霜期128d左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00~600mm,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700~800mm。本区作物水热生长期在156~171d,平均164d,全年无霜期128d。气候特征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以灌溉模式、栽培模式和水稻品种为因素,每种因素设置3个水平,共设置3次重复(完全随机)。在水稻育秧、移栽、用药施肥等技术措施以及基础地力相同的条件下,共设置27个小区,每个小区试验田规格为10m×10m。各小区施肥、病虫害的防治及除草等管理方法同当地大田。正交试验方案及不同灌溉模式水分控制见表1和表2。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物理参数测定:分层测定0~50cm土壤容重。
(2)土壤水分/田间水层观测:土壤水分采用土壤水分速测仪测定,水层采用水尺测定,每3d观测1次,灌水前后需加测。
(3)基本苗测定:在水稻返青后测定成活的稻苗数(有分蘖的应包括分蘖苗)。
(4)分蘖测定:水稻返青后在每个小区连续选5穴定点测量,并做标记,分蘖期每隔5d1次,其他生育期测定1次。
(5)地上部分干物质重测定:在水稻每个生育期始末测定。
(6)考种测产:在水稻收割前测定水稻产量指标,包括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计算理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水稻分蘖动态变化 图1为不同处理水稻分蘖变化,可以看出,分蘖前期到分蘖中期水稻分蘖快速增加,分蘖中期达到峰值后分蘖数开始减少,到乳熟期和黄熟期基本趋于稳定。控Ⅰ的三个处理,处理1分蘖期分蘖数较高,但生育后期分蘖数减少幅度较大,处理2分蘖中期分蘖数达到峰值,分蘖末期至乳熟期分蘖数迅速减少,乳熟期后趋于平稳,处理3分蘖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三个处理的有效分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