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MTB双重感染的现状及的的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IVMTB双重感染的现状及的的特点

HIVMTB双重感染的现状及的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23-01   【摘要】近年全球结核疫情的死灰复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HIV-1的流行。在结核高流行地区,同时也是艾滋病高发地区。HIV/TB双重感染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对HIV/TB的控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本文从HIV/MTB双重感染的流行现状、病理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分型及最新诊断、及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HIV/MTB;双重感染;特点   近年来,由于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es type 1,HIV-1)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许多机会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而上升。其中最多见的就是HIV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l tuberculosis,MTB)的联合感染。这种联合感染并不是单纯的两种病症的叠加,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这样使得HIV感染者和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大大升高。因此HIV与结核病的双重感染被认为是一种致死性的结合模式。   1 HIV/MTB双重感染流行现状及特点   全球HIV/MTB双重感染的形势较为严峻。在2006年920万新发MTB病例中,有70万(8.0%)是HIV阳性[1],而在2007年927万MTB新发病例中,有137万(14.8%)是HIV阳性[2]。可见,在新发MTB病例中。HIV的感染仍在上升。据估计,全球至少有1/3的HIV阳性病人感染结核。   2 HIV/MTB双重感染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相互影响   2.1 HIV感染对MTB感染的影响   有调查表明,一个未被HIV感染的患者一生中患上活动性结核的风险率为10%~20%,而HIV感染者在一年中可能患上结核病的几率就高达10%,并且HIV患者在结核治愈后复发的风险也大大提高[4]。HIV感染者容易患结核病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HIV感染主要引起T淋巴细胞(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的功能下降和数量减少,而CD4+T淋巴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这样,HIV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下降使HIV感染者易感染MTB。另一方面原因是HIV感染可以对体内IFN.7,IL-12,IL-18,IL-10等炎性细胞因泌产生影响。   2.2 MTB感染对HIV感染的影响   近年在MTB感染对HIV感染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同的时候,HIV合并MTB感染的死亡率是HIV单独感染的两倍。而且,活动性结核时血浆中病毒载量和转录活性都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在CD4+淋巴细胞计数大于500个/μl的时候。这提示结核病对HIV感染的影响是在HIV病毒感染的早期。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MTB感染可以在HIV侵入靶细胞、前病毒的转录、潜伏以及传播这几个关键的阶段起促进作用。   2.2.1 MTB感染对于HIV侵入的促进作用   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β-趋化因子如MIP-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和RANTES等细胞因子与PBMC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合从而封闭CCR5结合位点。有研究显示在TB和HIV共感染时,患者体内的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比正常人的体内的浓度要低,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增加。Juffermans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在MTB感染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有所提高。这样由于在MTB感染时HIV与CXCR4和CCR5结合的机会有所增加,从而增大了HIV感染靶细胞的几率。   2.2.2 MTB对于HIV的转录过程的促进作用   有研究发现,MTB感染可以激活体内的T淋巴细胞,而这些淋巴细胞释放的TNF-α和INF-γ等细胞因子可以提高NF-κB以及一些NF―AT(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家族成员的表达,而在HIV基因组的长末端复序列(LTR)上有NF-κB位点可以结合这些核因子,这样,淋巴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使得HIV前病毒的转录量有显著的提高。而且,激活的HIV1产物(例如Tat和Nef等)通过使NF-AT前体去磷酸化而激活NF―AT前体,增加NF-AT的产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HIV-1和NF-AT相互促进的循环过程,从而进一步促进HIV-1的转录。   2.2.3 MTB有利于HIV潜伏   MTB的产物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以及PPD等可以通过转录激活物37KD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激活潜伏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