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SCT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胃肠梗阻定位定性诊断的研究
MSCT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胃肠梗阻定位定性诊断的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MSCT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胃肠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诊断明确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分析影像特征,确定梗阻位置、原因及提示肠梗阻有无血运障碍。结果肠道肿瘤较特征性改变为肠壁不规则增厚,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胃肠粪石较特征性改变腔内密度不均软组织肿块,含有蜂窝状气体影,阻塞肠管形成“瓶塞症”;小肠蛔虫较特征性CT改变腔内条形充盈缺损伴有线性造影剂影;腹外疝可见疝出肠管与腹腔肠管影相连;肠套叠呈“同心圆”其内可见肠系膜脂肪影;小肠扭转形成“血管漩涡征”“肠管漩涡征”;肠系膜动脉栓塞CTA显示血管充盈缺损。随梗阻时间、梗阻程度不同可出现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强化增强、延迟或不强化。结论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分析CT影像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病变发病过程、患者病史可以作出肠梗阻诊断,并能对梗阻部位、原因及肠缺血改变进行影像描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肠梗阻;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常规腹部平片由于简便、快速、经济成为优先选择的影像检查技术,但常常难以准确判定梗阻部位,对于梗阻性质的诊断则更难。MSCT快速扫描技术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MPR、 CPR、 MIP、 VR)能够提供管壁、腔内、腔外的细微解剖、通过增强CT和CTA还能显示肠系膜血管,显示血管的狭窄、闭塞、充盈缺损及走形。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8年2月~2013年2月经CT诊断肠梗阻、临床治疗、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24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1例,盲肠癌1例,空回肠转移癌4例,其中一例合并肠套叠,小肠系膜间质瘤1例,脐疝1例,闭孔疝1例,小肠粘连腹内疝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胃粪石1例、肠粪石2例,小肠扭转1例,小肠蛔虫1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临床表现。
1.2方法采用Newsoft Neuviz 16层MSCT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螺距0.625,扫描层厚1.0mm,重叠重建。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碘海醇100ml,浓度300mgI/ml,流率3ml/s,延迟时间: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s,延迟期120s,采用Newsoft Neuviz Dragon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
1.3 影像分析小肠肠管扩张内径>2.5cm,结肠扩张内径>6.0cm,肠壁增厚>2mm。移行带为扩张肠管与正常或塌陷肠管分界处,采用从远侧肠管开始逆行追踪直至遇到扩张肠管即确定梗阻部位。移行带发现明确病变并初步判断为肿瘤、肠套叠、肠扭转、疝、粪石等,移行带未发现通过增强、肠系膜血管CTA观察肠壁,肠腔内外及血管走形。
2 结果
CT表现:肠道肿瘤引起梗阻表现梗阻部位软组织肿块,肠壁不规则增厚,梗阻以上肠管扩张、积气,可见液平面。小肠系膜间质瘤表现肠腔外软组织肿块,密度较均匀,肠管受压移位,肠壁本身未见异常,利用MPR及CPR后处理技术显示肿瘤来源于肠系膜。
胃粪石表现胃腔内葫芦形软组织影,边缘较光滑,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可见多个泡状气体影,肠粪石表现回肠末端卵圆形混杂密度影,内有不同比例气泡征,阻塞肠管形成“瓶塞状”。
小肠蛔虫在MPR及CPR图像上呈与迂曲肠管走形一致条形充盈缺损,其内有时可见线样造影剂,为蛔虫吞服造影剂入消化管。粘连性肠梗阻表现肠管与腹壁相连,肠管聚集成团,均有腹部手术史。麻痹性肠梗阻大、小肠均扩张,肠内气体多,液体少。
脐疝表现脐部腹壁变薄,可见肠管影及周围脂肪影。闭孔疝表现闭孔外肌-耻骨肌之间肠管影与腹部肠管相连,其上肠管扩张。肠套叠表现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不均肿块,呈偏心“同心环”及“靶环状”表现,其内可见含气肠管及肠系膜脂肪影。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表现病变范围较广,与肠系膜上动脉分布相一致,即从小肠至近端结肠,充气扩张结肠至脾区突然中止,形成明确分界,谓“切断征”。受累肠曲管壁增厚,僵硬,管腔变小,粘膜皱襞增粗,肠系膜脂肪影模糊,腹腔积液。增强扫描肠壁强化减弱,应用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
小肠扭转表现肠壁增厚,肠系膜脂肪影模糊,呈放射状增粗称“缆绳征”,肠系膜血管形成“血管漩涡征”,肠管形成“肠管漩涡征”。
3讨论
肠梗阻传统检查方法依据腹透、立卧位腹平片,在高位机械性梗阻中,由于患者频繁呕吐,肠内容物大部分吐出,此时肠管可能仅有少量气体,梗阻下方看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