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方言词语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京梦华录方言词语的研究

东京梦华录方言词语的研究   摘 要: 《东京梦华录》一书内容驳杂,词汇丰富,书中多用方言俗语,使此书词汇表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书中所用的方言词语,大多以自释词语的形式出现,另有部分方言词语,没有明显的标志,只能从文献中使用情况或在今天口语中的保留去考察和理解。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方言 研究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撰写的一部反映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繁华景象的书。此书内容非常博杂,北宋都城的宫殿、池苑、桥梁、河道、民俗、风情、时物等,无所不记,且此书“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耳”。[1]4因此,此书不但词汇丰富,而且口语色彩浓厚,书中使用了很多方言词语,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拟对《东京梦华录》一书使用的方言词语做初步研究。   一、不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   《东京梦华录》中有大量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另有一些方言词,直接出现在文中,没有特殊的标志,只能从文献中使用情况或在今天口语中的保留去考察和理解。   【洗手蟹】   ……生炒肺、炒蛤蛎、炒蟹、渫蟹、洗手蟹之类,逐时旋行索唤,不许一味有阙。(饮食果子)   “洗手蟹”,《汉语大词典》有释:【洗手蟹】见于宋人记载的一种食品。活蟹剖析后加调料,立即可食者,谓之“洗手蟹”。[2]此词亦见于它文:宋·祝穆《事文类聚·介虫·蟹》:“北人以蟹生析之,调以梅芼橙椒,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又宋·傅肱《蟹谱》卷下·食品:“北人以蟹生析之,酤以盐梅,芼以椒橙,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由文献记载可知“洗手蟹”是宋代一种北方食品,此词也是古北方方言词。   【炊饼】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炊饼、黄胖、调到、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清明节)   “炊饼”,《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炊饼】馒头,古方言。宋·吴处厚《青厢杂记》:“(宋)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3]3609《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蒸饼”一词三例,“炊饼”一词一例,《梦梁录》中仅见“蒸饼”一词。   【动使】   ①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辨。(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②凡民间吉凶筵会,椅卓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筵会假赁)   ③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淨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民俗)   ④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正月)   “动使”,《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动使】用具、器具。?蕖古北方方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向晚,卖何(娄)楼头面、冠梳、领抹、珍玩、~之类。”[3]1570   【合笙】、【合生】   ①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浑话、杂扮、商迷、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掉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宝观神生日)   ②毛详、霍伯丑商迷,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浑话……(京瓦伎艺)   “合笙”,古方言。《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合笙】古代的一种表演艺术的体裁。也叫“合生”。古方言。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补遗》:“~,七字唱本。加和声‘哩哩啰哩哩来。’《董西厢》(乔合笙)休将闲事苦萦怀(和)哩哩啰哩哩来。”[3]2112   【下】   ①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东角楼街巷)   “下”,即住宿,古方言。《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下】义项②留宿;投宿。古方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贩鹰鹘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到天晚寻宿,又没人家~他。”[3]207   ②……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盘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育子)   “下”指“投入,放入”。《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下】义项③投放;放入。闽语。   福建厦门。福建建阳、东山、崇安、松溪、政和。[3]207《东京梦华录》中上例正为此义,此词义在今河南地区口语中仍常用到,例如:“饿了先下点儿面条吃。”“下面条”即把面条放到锅里、“下扁食”即把饺子放到锅里。   【地上】   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系以红(绵)锦索掷下于地上,数骑追逐射之。(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地上”,即地面。此词今河南地区犹存:“你看地上脏哩,扫扫吧。”《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地上】①地面。?蕖中原官话。山东费县、菏泽、青海西宁。?蔻江淮官话。江苏南京。?蓿徽语。安徽歙县城关。[3]1610   【虫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