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树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叶树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的研究

七叶树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的研究   摘要 七叶树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七叶树单株立木材积的增长影响较大,在应用中,为提前郁蔽培养高干材时,可采取2m×2m或2m×3m的较密初植密度,若以培养大径材为目标,则宜采用4m×4m或3m×4m的造林密度。   关键词 七叶树;造林密度;树高;胸径;立木材积   中图分类号 S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023-01      七叶树是我国珍贵的观赏、庭院、医药和用材树种,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稀少。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研究和资源保护,这一名贵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为了保护拯救这一珍稀树种,西峡县政府迅速将七叶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列入西峡县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县政府和有关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共建立试验基地82处,面积达407hm2。12年来对七叶树的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立地选择、良种选择、造林技术、速生丰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为七叶树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合理的密度是七叶树速生丰产的重要条件,为此1998年始我们在西峡县米坪镇石门村对七叶树进行了造林密度试验。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西峡县米坪镇石门村的山麓平地上,坡度8°左右,海拔约820m。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 019h,以5~8月最多,2月、3月最少,≥10℃的日照时间为1 306h。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63.17 kJ/cm2。全县海拔高度在181.0~2 212.5m之间,年均气温为6.2~15.2℃,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为-14.2℃,年均无霜期为236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9%,年蒸发量1 688 mm,平均降水量881.6mm。土壤为黄棕壤,深厚,肥力中等。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砾石含量为22.6%,有机质含量为1.02%、全氮0.076%、全磷0.110%、速效磷6.9mg/kg、速效钾146mg/kg,pH值为7.1。      2试验方法      2.1试验设计   设5个处理,即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2m×2m(A)、2m×3m(B)、3m×3m(C)、3m×4m(D)、4m×4m(CK),田间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 600m2(40m×40m),各小区边设保护行。   2.2造林与管理   1998年3月10~18日造林。1月中旬提前进行穴状整地,规格80cm×80cm×80cm,每穴施土杂肥5kg作为底肥。苗木系一年生,苗高0.6~0.8m,苗木地径1.2cm 以上。造林成活率96%,保存率86%,按统一的方法进行抚育管理。   2.3测定与统计   一至五年生林,每小区随机抽样40株,测定树高、胸径及冠幅。六至七年生林,每木检测胸径,按平均胸径选平均木,测平均木树高。      3结果与分析      3.1造林密度与树高生长   通过6年试验,5个造林密度的平均树高4.074m,年平均生长量0.566m,密度间无显著性差异,也无明显的规律,树高最高的处理A密度宽窄行与树高最低CK的密度差为0.32m(6.8%)(见表1)。   3.2造林密度与胸径生长   试验结果表明,5个造林密度与胸径生长呈一定的规律。造林密度愈小胸径越大,CK的胸径最大(7.8cm),处理A的胸径最小(5.9cm),两者相差32.2%。但这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3.3造林密度与立木材积   造林密度与单株立木材积的相关规律同胸径完全一致。造林密度愈大,单株立木胸径愈小。处理D的单株立木材积最大(0.008 82m3),处理A的单株立木材积最小(0.004 52m3),两者相差95.13%,差异显著。   3.4造林密度与径阶分布   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与径阶分布的关系较为密切。造林密度愈小,径阶分布曲线愈偏向大径阶方面。反之,造林密度愈大,径阶分布曲线偏向小径阶方面。如造林密度最小的CK与最大的处理A相比,最小径阶从3cm提高到5cm;最大径阶从10cm提高到11cm;径阶分布高峰从6cm提高到8cm;前者3~5cm的径阶分布占6.6%,后者占45.4%,相差38.8%;前者6~8cm的径阶分布占59.7%,后者占53.3 %,相差6.4%,前者9~11cm的径阶分布占33.7%,后者占1.3%,相差32.4%(见表2)。从生长趋势分析,5种造林密度较小的大径材将会比例大,密度较大的小径材将会比例大。   3.5造林密度与树冠增长   冠幅较大的是处理D,其次是CK;冠幅较小的是处理A。冠幅大的较冠幅小的增长33.3%。冠长较大的为处理B,冠长较小的为CK,其次为处理D。冠长大的较冠长小的增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