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的探讨.docVIP

互助县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的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助县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的探讨

互助县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的探讨   摘要介绍互助县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续发展对策,以巩固南门峡镇退耕还林成果。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问题;后续发展;青海互助;南门峡镇   中图分类号 F32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0-0219-01      互助县南门峡镇退耕还林自2001年开始试点,2003年全面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随着退耕还林年度的推进,部分退耕地已到了第1批补助期限,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25号文件继续对退耕农户进行第2批补助,并拿出部分资金作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资金。该文针对已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有指导性意义。   1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1.1项目区概况   1.1.1自然概况。南门峡镇地处互助县西北部脑山地区,距离互助县城20 km,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门源县相接,东部与互助县林川乡相接,南部至互助县台子乡,西部与大通县接壤。全镇总面积265.29 km2,共14个行政村,98个社。海拔较高(2 800~3 800 m)。且沟深坡陡,多坡耕地。平均气温较低仅为-3.3~3.3 ℃,年降水量450~650 mm/m3,无霜期仅为90 d,早晚温差大。作物生长期较短。由于南门峡镇海拔较高,多高山,多栗钙土和灰褐土,适宜于营造水源涵养林。该区域是明显的水源涵养林区,林草植被较好,土地沙化不太严重,多灌木,主要类别有小檗、沙棘、杜鹃、金、银露梅及高山柳、藏沙棘等。主要乔木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青杨、桦树等,还有披碱草、冰草、早熟禾、蒿草、芨芨草类等。用于造林的主要乡土树种有青杨、青海云杉、桦树、沙棘等 。   1.1.2社会经济。南门峡镇14个行政村98个社,4 966户,2010年总人口2.038 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21 7万人,农村劳动力1.132万人。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7 354.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 079.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林业产值46.3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6%;畜牧业产值3 178.5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农民人均纯收入4 425元。全镇国土总面积2.6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0.93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5%(其中有林地0.104万hm2,疏林地1.42 hm2,灌木林地6 392.6 hm2,未成林地63.33 hm2,宜林地23.9 hm2),全镇森林覆盖率为28%,退耕涉及农户2 025户。   1.2项目区工程实施情况   自2001年以来,在县、乡2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及退耕农户的支持下,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截至2007年,全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06.64 hm2。其中,退耕地造林487.31 hm2,荒山造林319.33 hm2。全镇森林覆盖率上升至34%,工程涉及11个行政村,惠及2 025户农户。   2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遏制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改善了气候状况。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粮食和生活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了退耕农户的生活。但在后续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对发展后续产业重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和积极引导;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模小,档次低;三是退耕还林与其他涉农项目建设结合不够,整体效益不明显。国家政策补助到期后,后续产业如何发展,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关系到生态建设的成败。为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退耕还林既要退得下又要稳得住,既要生态见成效又要经济得增长。南门峡镇紧紧围绕“大地增绿,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认真落实“五个结合”,积极探索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出路。   2.1退耕区及周边荒山造林保存率低   南门峡镇地处互助县北部脑山地区,该区海拔高且沟深坡陡,多坡耕地,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450~650 mm/m3,无霜期仅90 d,早晚温差大,作物生长期仅110 d,水土流失以及雷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据统计,南门峡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06.64 hm2,其中保存率在69%以下不合格的为9.40 hm2,70%~79%基本合格即不稳定的林地104.60 hm2,80%以上稳定的林地为692.65 hm2。   2.2防火形势严峻,病虫鼠害猖獗   退耕区内多数田间道路已弃用,荒草丛生,防火形势严峻。退耕区内鼠害发生严重,林木保存率不高[1]。   2.3退耕还林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