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3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研究报告.ppt

12.10.23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研究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10.23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研究报告.ppt

2、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以闭合损伤常见,主要来自椎骨骨折、脱位、附件骨折、碎骨片及脱出的椎间盘髓核等引起的直接损害或压迫。 病 理 脊髓损伤以颈段发生率最高。胸腰段次之。病理上按损伤程度分为: ①脊髓震荡 ②脊髓挫裂伤 ③脊髓压迫。 【MRI表现】 脊髓震荡多无阳性发现,T1、T2加权像上信号多正常。 脊髓挫裂伤MRI示脊髓肿胀、膨大,信号混杂,与出血、水肿等存在及损伤后时间有关。 脊髓水肿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髓内出血信号表现与出血时间有关。急性期血肿,以脱氧血红蛋白为主,T1加权像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加权像上为低信号。亚急性期血肿内游离稀释高铁血红蛋白,T1及T2加权像上呈均为高信号。 脊髓压迫表现为脊髓、硬膜囊受压变形,脊髓内可出现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脊髓损伤后遗改变 ①脊髓软化囊变,为脊髓出血、坏死所致; ②脊髓空洞症; ③脊髓萎缩; ④脊髓增粗,为反应性胶质增生的表现; ⑤蛛网膜粘连。 五、感染性疾病 相比之下,MRI诊断敏感性更高,病变早期即可有阳性所见, 是唯一能够显示脊髓形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化脓性脊椎炎 2、脊柱结核 3、硬膜外脓肿 4、急性脊髓炎 5、脊髓蛛网膜炎 1、化脓性脊椎炎 化脓性脊椎炎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椎骨骨髓所致。临床起病多急骤,主要症状与体征有持续高热、寒战,局部剧痛、椎旁肌痉挛,脊柱活动受限,棘突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反射痛、髋关节挛缩及活动受限。起病数日即可发生瘫痪。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化。 2、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为结核杆菌从原发病灶经血循环侵入椎骨骨髓引起,是骨关节结核的最常见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临床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脊柱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冷性脓肿、窦道或内瘘形成,还可发生脊柱受压症状。 【病理】 以腰椎最好发,胸椎次之,胸腰段再次,颈椎和骶尾椎最少。约99%的脊柱结核发生在椎体,主要引起松质骨破坏。 【MRI表现】 ①椎体骨质破坏,呈局灶性或大片状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病椎塌陷变扁或呈楔形; ②椎间盘破坏,边缘模糊,残留部分在T1像上呈低信号,T2像上呈高信号,严重者椎间盘信号消失,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③椎前或椎旁脓肿,因脓液中蛋白及水含量很高,故T2加权像上显著高信号,强度高于脑脊液; ④邻近椎体可受侵,椎管受累者,可出现脊髓压迫征象;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多为向背侧膨出,可发生于脊椎的任何节段,以腰骶部最为常见,颈椎次之,胸椎较少见。脊膜膨出的特征为脊膜通过脊椎缺损部位向椎管外呈囊袋状膨出。囊壁由蛛网膜、硬脊膜及皮肤构成,囊内充满脊液。脊髓脊膜膨出除有脊膜膨出外,囊内容物还有脊髓和神经根。 病 理 MRI表现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的MRI表现具特征性。矢状面图像上见脊膜向椎管背侧呈囊袋状膨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或相近,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脊髓脊膜膨出除具上述表现外,囊内还可见脊髓和(或)神经根。 2、脊髓纵裂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畸形,多发病于儿童期,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小儿行走较晚,步行困难和跛行等,约70%-80%有局部皮肤异常,如生有毛发、色素沉着及脂肪瘤等。 病 理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侧 硬膜部。 MRI表现 MRI成像最能显示病变,两条“脊髓”常大小相称,较纵裂以上的正常脊髓细,信号同正常脊髓相近。两“脊髓”外侧可发生神经根,骨性及纤维性间隔显示低信号,若有脂肪组织成分,则信号升高。如两“脊髓”不对称,侧细小者常位于粗者的腹侧。冠状面T1加权像上可显示病变的全长。MRI还可显示脊髓栓系表现为脊髓低位、栓系和终丝增粗。圆锥位于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