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的研究.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词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词是配合乐曲来歌唱的歌辞,它传达着“贤人君子”内心之中一种最幽微隐约的、无法言说的情感[1]。它与诗有一定的区别,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2]。“词之言长”是指“语尽而意不尽”。为了深入理解古代词作的本质特点,研究者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2007版)作为个案,尝试探究古代词作的选编问题。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情况   为了从历史视角考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的篇目选编变化,研究者系统梳理了1956、2017年各个时期的教科书选文,并将各年代古代词作篇目整理如下。   1956年《如梦令(二首)》南宋?李清照、《醉花阴》南宋?李清照、《雨霖铃》北宋?柳永、《八声甘州》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摸鱼儿》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菩萨蛮》南宋?辛弃疾。   1963年《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南宋?陆游、《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1979年《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982年《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984年《扬州慢》南宋?姜夔、《雨霖铃》北宋?柳永。   1995年《扬州慢》南宋?姜夔、《雨霖铃》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997年《扬州慢》南宋?姜夔、《一剪梅》南宋?李清照、《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雨霖铃》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2002年《扬州慢》南宋?姜夔、《声声慢》南宋?李清照、《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雨霖铃》北宋?柳永、《鹊仙桥》北宋?秦观、《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2007年必修教科书《醉花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南宋?李清照、《雨霖铃》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定风波》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宋?辛弃疾、《望海潮》南宋?柳永。选修教科书《扬州慢》南宋?姜夔、《一剪梅》南宋?李清照、《菩萨蛮》唐?温庭筠、《菩萨蛮》五代十国?韦庄、《苏幕遮》北宋?周邦彦、《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特点   (一)选取的词作具有代表性   从作家作品来看,编选的词作包括李清照,柳永,苏轼,秦观,陆游,辛弃疾,姜夔,周邦彦,李煜,韦庄,温庭筠,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选入的词作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立体呈现了“词”独特的审美特质。研究者对选入的作家做了梳理(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辛弃疾和苏轼的词作入选8次,柳永的词作入选6次,姜夔的词作入选5次,李清照的词作入选4次。词作入选的高频次说明这些作家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也说明编者优先考虑代表性名家的经典作品。   从历史脉络来看,五位入选频率最高的作家分别是柳永(984年)――苏轼(1037年)――李清照(1084年)――辛弃疾(1140年)――姜夔(1154年),他们创作勾勒出南宋时期词的发生发展脉络,其作品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词的发源可追溯到唐代,直到清代仍有人持续创作。因此,2007版教科书在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散文》中选入《菩萨蛮》(唐?温庭筠)、《菩萨蛮》(五代十国?韦庄)、《苏幕遮》(北宋?周邦彦)、《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四篇作品,比较完整地展现出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嬗变轨迹。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4]。教科书编者践行了这些改革理念,从单元导语到课后练习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古代词作鉴赏能力。教科书在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指出“词的句式长短悬殊,长调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体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精要概括了单元学习要点,阐释了词作鉴赏的具体方法。词作的课后?习承接单元导语,更为具体地提示学习重难点。比如,《柳永词两首》的课后练习第2题“词中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词的上下片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探究词作上下片中寒蝉、骤雨、晓风、残月等核心意象,体会作者的惜别之情,与单元学习要点“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