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的编码效力对重复知盲的影响-心理学报.PDF

刺激的编码效力对重复知盲的影响-心理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刺激的编码效力对重复知盲的影响-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 2014, Vol. 46, No.5, 593−606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4.00593 * 1,3 2 2 (1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通 226007) (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3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通过改变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 探讨重复知盲发生的机制。采用 RSVP 任务, 操作目 标的重复性与目标的性质(实验 1a 和实验 2) 、位置(实验 1b)和非目标的字频(实验 2), 对比不同条件下第二 个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结果是:(1)非目标为字母、目标是字母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电脑符号时的 重复知盲。 (2)非目标为字母、目标为电脑符号时, 目标在 1 和 3 位置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在 2 和 4 位置时 没有出现重复知盲。(3)当非目标为高频汉字、目标也是高频汉字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符号时的重复知 盲。(4) 当目标为高频汉字、非目标是高频汉字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非目标是低频汉字时重复知盲消失。 实验结果表明, 字母和汉字条件下, 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都会对重复知盲产生影响, 支持竞争 假设。 重复知盲; 编码效力; 产生机制 ; 竞争假设 B842.1 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王爱平, 张厚粲, 2004, 2005, 2006; 冷英, 陈旭莲, 2011) 。类型不应期理论(Luo Caramazza, 1995, 重复知盲 (Repetition Blindness)是指以快速序 1996)认为 , 在短时间内呈现重复刺激 , 第一个刺 列视觉刺激呈现法(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激的类型化和个体化都可以完成, 重复刺激中的第 简称 RSVP)呈现一系列刺激时, 被试通常觉察不到 二个不能完成类型化, 因为它的类型节点的激活量 或 报 告 不 出 序 列 中 重 复 出 现 的 刺 激 (Kanwisher, 还没有回到基线, 处于不应期, 因而产生重复知盲 1987)。为什么会发生重复知盲现象是研究者最感 效应。该理论获得了少数几个研究的支持(如 Luo 兴趣的问题, 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标记个体化理论 Caramazza, 1995, 1996; Bond Andrews, 2008), 却 (Kanwisher, 1987, 1991; Kanwisher Potter, 1989, 引发了持久的争论, 不少研究得出直接反对该理论 1990)认为 , 人们识别一个刺激要经历对刺激的类 的实验证据(如 Neill, Neely, Hutchison, Kahan, 型化(type)和标记的个体化(token individuation), 类 VerWys, 2002; Morris Harris, 2004; Wong Chen, 型化是激活刺激的意义表征, 个体化是给这个类型 2009) 。 信息做上标记, 以区别同一类型中的其他刺激。如 根据类型不应期理论和标记个体化理论, 重复 果在短时间内有重复刺激出现, 两个刺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