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茵污泥膨胀的工艺控制策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丝状茵污泥膨胀的工艺控制策略

第 37卷 第9期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1.37 No.9 2011年 9月 JOURNALOFBEIjI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Sept.2011 丝状茵污泥膨胀的工艺控制策略 彭赵旭 ,彭永臻 ,王淑莹。,桂丽娟 ,刘 洋 (1.哈尔滨工业大学 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90 2.北京工业大学 环境与能源学院,北京 100124; 3.中国水务控股有限公司,北京 100022) 摘 要:针对药剂法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成本高且停止投加后容易复发,通过调节工艺参数,考察了工艺法抑 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可行性 .试验采用 SBR反应器 ,系统地研究了有机负荷 、溶解氧和进水方式等常见运行参 数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增加有机负荷(0.40kgCOD/(kgMLSS·d))难以抑制丝状菌污泥 膨胀,且好氧时间和曝气量设置不当还容易引发黏性膨胀 ;单独提高P (4~6mg/L)对抑制丝状菌膨胀效果 并不明显,并且过度曝气还会对除磷产生负面影响;脉冲进水方式虽然可以强化贮存选择作用,但是对丝状菌膨 胀抑制并无 明显效果;增设前置缺 (厌)氧段是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序批式反应器;有机负荷;溶解氧;进水方式 中图分类号 :X70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0254—0037(2011)09—1416—08 活性污泥法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其结构简单 、运行管理方便,但是饱受污泥膨胀 问题的困扰.污泥膨胀具有发生频率高,产生危害大等特点.它 的发生往往十分突然,会在短期 内迅速恶 化泥水分离效果,直接导致出水水质的下降,因此有关污泥膨胀的问题一直是活性污泥法研究的热点. 到 目前为止 ,关于污泥膨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生机理和控制方法上.一般认为低溶解氧 。、低 负荷 、长污泥龄 、溶解性有机废水 和营养元素的缺乏 等 因素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而控制方 法则主要分为以预防为 目的的特殊措施和以补救为 目的的常规措施.在常规措施 中,经常通过投加氯等 消毒剂 或铝盐等混凝剂 ””来抵制丝状菌的生长.这种方法虽然能在短期 内起到理想的效果,但其具 有成本较高和用量难掌握等缺点,并且药剂一旦停止投加 ,污泥膨胀容易再次复发.而基于丝状菌的生理 特性所开发的特殊措施则具有可操作性强、不易复发等特点.通过对运行参数和方式的适当调节 ,使絮状 菌在和丝状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从而达到控制污泥膨胀的目的.但是 由于各 因素之间联系复杂 ,目 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本研究通过调节有机负荷 ,溶解氮,进水方式等常见运行参数 ,意在考察通 过改变以上运行参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的可行性 ,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水来源和水质 为了便于分析 ,试验采用模拟生活污水,以乙酸钠作为碳源 ;NHC1作为氮源 ;KHPO作为磷源.投 加 NaHCO,补充进水碱度 ,投加 MgSO和 CaC1。满足活性污泥微生物生长对 Mg 和 Ca 等离子的要求 ,每 升水 中加 0.5mL营养液 .具体配制方案见表 1. 收稿 日期:2009—05—0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国家 “八六三”计划资助项 目(2006AA06Z319);新加坡环境与水工业 协会创新发展项 目(EDBS07/1. 作者简介:彭赵旭 (1983--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彭永臻 (194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 ,博士生导师 · 万方数据 第 9期 彭赵旭,等: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工艺控制策略 表 1 试验模拟废水成份及元素组成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