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哲学博士论文导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哲学博士论文导读

信息哲學博士論文 導讀 2012.9 香港 楊偉國(PhD PKU) 李文浩會長大力推薦香港朋友細讀我在北京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因為論文涉及的 研究範疇對華人學術界而言,是一極為冷門的哲學內容,關係到 21 世紀信息時代的科學 方法論的研究,更要我先給朋友提供一篇簡文導讀,以便容易把握要點,甚至可以各取 所需。 Information 一字在香港譯為「訊息」,臺灣譯為「資訊」,內地譯為「信息」。 控制論維納(N. Wiener)曾論及: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不承認這一點的 [ 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not matter or 唯物論,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 原文: energy. No materialism which does not admit this can survive at the present day. ] 內地着重於它含有一種非物、非能、無形、無體的新哲學含意,把它譯為「信息」 會更準確。港臺若只研究它在技術層次上的意義,不稱「信息」還是可以的。哲學研究 必須是「信息」。 維納的名言提供了三個思考:信息是非物、非能、無形、無體;信息與物質、能量 有極重要的關係;信息的研究一定要突破傳統的物、能認識,否則難有成果。筆者把握 中華文化對“道、理、氣”的理解,對“形而上、形而下”事物的思考,提出了三個立 足起點: 1. 信息的研究應該從它的「載體」入手; 2. 區分兩類不同形態的「載體」結構,一是有形「載體」,另一為無形「載體」; 1 3. 清楚區分兩類「載體」形態有極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涉及「人」的諸多科學領域。 1983 年,美國“知識經濟”創意者馬克魯普(Fritz Machlup) 認為“信息科學”這 一門學科既沒有發現新定律,也沒有創造出新理論,它能否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他的 兩 篇 文 章 使 用 超 過 10 次 (mislead, misleading)── 歧 路 、 誤 導 , 和 多 次 (misnaming)──錯誤命名,來評議“信息”的方方面面。 「信息必須有載體」是中國學者認為一個不值得細思的學術常識。西方學者未有統 一的「載體」稱謂,基於他們的語言特點,學術界更混淆了 information carrier 和 carrier of information 可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術指稱,讓我們在信息海洋中迷惘了 50 多年。 筆者首先清楚界定了“信息載體” “信息的載體”兩者之間的名稱差異及不同的學術指稱,深刻地理清“信息” “載體”之間的哲學矛盾關係,在論文第五章結語中首次地、完整地歸納了下列有關 信息與載體之間共同規律的新特性: 1) 信息不是物質、不是能量; 但信息必須有一載體 盛載 ;信息是不能單獨存在 , 直接涉及一切事物的中介聯繫(Intermediary)問題; 2) 物質、能量都可以作為信息的載體 ;物質載體(m-carrier)、能量載體(e- carrier) - (me-carrier) (Complexity) 與組合形式物 能載體 ,複雜性 相對是較簡 單的; 2 3) 信息 亦可作為另一信息的載體 ;這是信息結構的新內容──信載(i-carrier),其 複雜性比物理 自然的複雜性要更為複雜(More Complexity); 4) 低級的“信載”是極嚴格、不容錯誤、極多層次的一種結構 ;生命 自然的 DNA 結構 5) 數碼自然的人工生命的序列結構,稱為層序(Hierarchy-sequential)問題; 6) “ 信載”中的層 序結構可以有“消除”、“嵌入”等機制 ;生物工程研究者 與電腦病毒研製者充分掌握和運用,簡稱為 EE (Eliminated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