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
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
摘要:基于对大连属地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开展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陈兴文(1969-),男,辽宁锦州人,大连民族学院创新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刘燕(197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辽宁 大连 116605)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2010106)、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GHYB110019)、2012年度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学做研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2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瓶颈。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自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高等学校在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尽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载体,但是从根本上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如何通过有效载体和途径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属地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现状调查,探讨高校开展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一、大连属地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
课题组针对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在大连属地3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因素有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按照所占总体比例的大小依次为“缺乏主观能动性(39.2%)”、“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22.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12.9%)”、“学习目标不明确(13.6%)”、“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11.0%)”、“其他(1.2%)”;而客观因素按照所占总体比例的大小依次为“缺少良好氛围(26.7%)”、“缺少必要实践条件和平台(21.6%)”、“缺少教师指导(21.6%)”、“缺少恰当选题和工作目标(12.3%)”、“缺少政策激励(11.6%)”、“与课内学习冲突(6.2%)”。课题组结合调查数据和长期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概括起来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科学精神”、“教学模式单一”、“自主创新实践平台缺乏”、“缺乏激励师生精力投入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缺失原因的分析
1.大学生普遍缺少科学精神
课题组对一所大学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训练状况进行调查,有8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科研实践,但是其中真正有过科研体验经历的学生不到20%。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目前大多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究其根源,还是缺少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内涵包括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批判精神、开放精神等诸多方面。
2.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安排上往往过多注重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过多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少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忽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作用和个性化培养,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自主创新实践客观条件不具备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参与面,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创新实践过程中有的受实验条件限制,有的缺乏资金支持,有的缺乏优秀教师指导,有的缺乏跨学科交流平台,缺乏企业和社会对接、支持造成成果束之高阁。
4.缺乏自主创新长效激励机制
目前许多高校一方面生师比例失调,另一方面教师的业绩考核导向偏重与科研业绩挂钩而与人才培养环节脱离,特别在评职、晋级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使得很多教师都不愿花费主要精力去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针对学生的相关激励政策不具体、不完善,造成学生没有体会到参与自主创新活动的益处;在成果孵化方面,更是缺乏社会各方面有利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造成取得的成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1.树立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理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不仅应成为传递知识、接受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JJ_T 135-2009 (2023年版)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正式版.pdf
- 肠道门诊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版).pdf
- 2023.05.14 金沙之行考察报告(2023.05.14 改).pptx VIP
- 开放系统23661《计算机组网技术》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1套).docx
- 2022高二【语文(统编版)】大卫·科波菲尔(第二课时)课件.pptx
- 民事起诉状(征信名誉权纠纷).docx
- 第1讲 E.K.Strong销售技巧(上).doc VIP
- AQ1018-2006《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pdf
- 吴兴区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社团类初中科学微型校本课程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