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编】现代文学第一章_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ppt
创造社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 123 在创作上,较多地接受了欧洲浪漫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 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究会 * 123 三、湖畔诗社 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 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 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诗发展上占有一定位置。 * 123 四、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冬的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出版《浅草》季刊。 25年秋,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又创办《沉钟》周刊,得名沉钟社,直至34年停止活动,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 123 五、南国社 1922年成立于上海,发起人田汉 《南国》半月刊 后来活动集中在戏剧电影方面。 *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年的文学形式。 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 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注重吸收苏俄文学的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影响到后来文学的发展潮流。 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 123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在上海创刊 * 123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 123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启蒙上所做的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破) (二)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立)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必然地会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 * 123 陈独秀(1880——1942) 皖怀宁人,出身“书香门弟”,十七岁参加县考中秀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 1902年入留日学生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上海与章士钊等人办《国民日报》。 * 123 1 2 * 123 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 123 1 2 * 123 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信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命”一词 信曰:“年来思虑观察所得,以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 所谓“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 123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刊登在1917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5号上 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发展观,论证文学变革的必要性 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 123 陈独秀于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更为鲜明、坚定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 123 周作人(1885——1967) 对文学革命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的文学》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本,批判封建时代的文学为“非人的文学” 倡导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 。 * 123 1 2 * 123 返回 9 * 123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胡适的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编】浙教版信息技术八上第6课《网络学习》课件.ppt
- 【精编】浙江新高考30题--2108年浙江化学选考复习专题复习.ppt
- 【精编】浙江省金华十校2018年9月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卷.ppt
- 【精编】浙江高考英语新题型“概要写作”.ppt
- 【精编】涂健 “后抗生素时代”中兽药实践应用探索.ppt
- 【精编】消化系统 医学影像学.ppt
- 【精编】消防信息化建设-智慧消防方案.ppt
- 【精编】消防培训PPT.ppt
- 【精编】淡雅古典中国风PPT模板.ppt
- 【精编】淡雅古典中国风山水画PPT模板.ppt
- T_CSAC 004—2024(软件供应链安全要求测评方法).pdf
- T_DJYMHT 001—2024(猕猴桃雄花粉脱除溃疡病菌生产技术规程).pdf
- T_CASMI 011—2024(重庆市社会医疗机构全身RADS诊断标准).pdf
- T_HBIQA 0010—2024(中兽药中非法添加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快速检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pdf
- T_CEA 0058—2024(电梯碳效评定方法).pdf
- T_CASMI 003—2024(重庆市社会医疗机构肾脏RI-RADS诊断标准).pdf
- T_IMAS 085—2024(耐磨陶瓷涂料).pdf
- T_IMAS 086—2024(耐磨陶瓷涂层施工技术规范).pdf
- T_SIGA 003—2024(智能制造联邦学习应用指南).pdf
- T_HBIQA 0003.5—2024(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第5部分:竹筴鱼实时荧光PCR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