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名家张琪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docVIP

孟河名家张琪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河名家张琪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

孟河名家张琪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   【摘要】孟河医派名家张琪教授运用孟河医派治疗理念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经验,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有许多独到的用药经验,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孟河医派;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5..02   【Abstract】Meng He YiPa famous professor zhang qi using Meng He YiPa treatment concept with her many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there are many original medicine experienc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H F;The menghe scholarly sect;TCM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自江苏常州孟河镇的一大医学流派,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誉[1],江苏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张琪教授师从孟河名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对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组方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临床经验。   目前,大多医家认为心衰病机系气虚、阳虚为本,痰饮、水湿、血瘀为标[2]。多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而张琪教授认为应在对上述病机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区别对待心衰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病机施治侧重点也应有不同。在心衰病急性期多见短气喘促、尿少肢肿、心悸怕冷等症状,病机以气阳虚衰为主,治疗常用温阳益气,回阳救逆固脱之法,而在心衰病的稳定期,则多见气短乏力、口干少饮,喘促肢肿的症状,病机以气阴两虚、瘀水互结多见,治疗以益气养阴、化瘀利水立法。日久甚者,出现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在慢性心衰辨证治疗过程中,认为以上各病理因素常兼挟合并出现,虚中夹实,故治疗时更应分清缓急主次,同时标本兼顾,详细辨证,灵活运用,随症加减,方可取得疗效。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尚有自己独特的用药经验。现报道如下。   1 益气养阴,活血利水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长期应用西药利尿剂,大多口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易导致耗气伤阴,从而表现出气阴亏虚、瘀水互结的证候特点。故在慢性心衰治疗中,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立法,收到显著疗效,应用太子参、党参、黄精、麦冬益气养阴,尤黄精一药的使用,较为独特,认为其可滋肾润肺、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载其:“补诸虚,填精髓”,可“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倍增,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张师认为其补性比较滋润、缓和,适合较长期应用。另有一独特用药为楮实子,该药甘寒无毒,入肝、脾、肾三经,为“补阴妙品,益髓神膏”《药性统考》。功能补肝肾,壮腰膝,疗盗汗,退骨蒸,起阳萎,通二便,又能清肝热,退目翳,为治虚劳及老弱之要药,张师认为其乃利水而不伤阴之妙品,治疗阴虚水肿的要药。尤其适用于心衰患者因大量使用利尿药及温燥药而出现气阴两伤,但仍有瘀水互结停留者,此时治疗,一方面要利水,一方面要顾阴,做到滋阴不恋邪,利水不伤阴,养血不滞瘀。   2 阴阳兼顾,互生互根   慢性期很多病人表现为肾精亏损,阴阳两虚,症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卧喜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此期治疗特别强调兼顾阴阳,阴虚较甚以左归丸辅以生脉散治之,阳虚较甚,选右归丸为底方并合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方中制附子与熟地同时使用,取阴阳互根,阴中求阳之意,且熟地可制约附子温燥之性,避免伤阴;方中山茱萸味酸性温,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收敛耗散的心气,张锡纯指出其“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调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又述“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张师特别强调,此期阴阳损耗以极,不论是滋阴还是温阳,都必须恪守一个“衡”字,过犹不及。   3 攻补兼施,升降相宜   心衰病程中,气虚病机始终存在,慢性心衰诊治中更加注重补虚固本,在辨证各证型中均适当加用补气药。黄芪配葶苈子药对更是经常使用。黄芪味甘,性微温,功擅补气升阳,并可大补元气,如张锡纯所谓“三焦之气化不升则下降,小便不利者,往往因气化下陷,郁于下焦,滞其升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