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地力增进措施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地力增进措施1

農田地力增進措施1 謝元德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一、緣起 過去三十多年來世界糧食增產2.6倍,理論上糧食供應應可無虞,但近年來 糧食增產已趕不上人口增加,在1980年估計全世界每5天即增加100萬人口,估 計2015年的人口數為1980年的兩倍。以土壤而言,文化與文明均伴隨著土壤生 產力之良窳而演變。以氣候而言,大氣臭氧層之破壞,與大氣二氧化碳及氮氧化 物濃度之增加,造成全球氣候之變遷,世界穀物收獲量不穩定。 台灣地區糧食供應隨人口增加及經濟發展,穀類包括稻、麥、玉米、高粱等 類及牛乳類亦偏低。以人口而言,台灣地區人口已達2300萬人,若考慮本島有2/3 之高山與丘陵,則平地人口密度達1,800人/平方公里為世界之冠。以農地面積而 言,台灣可耕農地總面積約1,071,400公頃,其中分布於平原地區之開墾利用農 地為587,242公頃,山坡地之宜農牧地為458,158公頃。但目前編定於農業用地 為746,470公頃,屬優良農田且保護較嚴之特定農業區土地僅326,589公頃,且 年年被轉用或違規使用,農地面積之逐年縮小是土壤生產力之最大隱憂。 是故,地力增進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農田土壤性質,以提高農作物之產量與 品質,因為農田土壤為不可再生之寶貴資源,一經破壞即難以恢復。 二、農田地力增進之範圍 耕地土壤生產力之阻礙因素有: TAO 1.有效土層深淺。 2.表土石礫。 3.表土耕犁難易。 4.酸性土壤。 5.含鹽土壤。 6.其他如排水、土壤養分含量、土壤污染和土壤有機質含量等。 1本文摘自雲嘉南地區土壤特性及合理化施肥研討會論文集(1999 郭鴻裕等) -107- 三、有效土層深淺 (一)概說 有效土層是指作物根系能自由生長之良好物理性的土壤厚度。主要 影響土層深淺是指土壤中岩基、石礫層或緻密層(山中式硬度穿刺計讀數 29mm,厚度10cm以上)出現之位置。 (二)有效土層厚度之分級(1999郭等) 旱 田 分級標準 水田 普通旱作 茶 果樹 100 公分以上 Ⅰ Ⅰ Ⅰ Ⅰ 100~50 公分 Ⅰ Ⅱ Ⅰ Ⅰ 50~25 公分 Ⅱ Ⅱ ~ Ⅲ Ⅱ Ⅰ ~ Ⅱ 25~15 公分 Ⅲ Ⅲ ~ Ⅳ Ⅲ Ⅱ ~ Ⅲ 15 公分以下 Ⅳ Ⅳ Ⅲ~Ⅳ Ⅲ ~ Ⅳ (三)生產力阻害之原因 1.水田 (1)土層淺薄,限制根系之發展,影響養分、水分之吸收。 (2 )土層淺薄,水分易於漏失,不利於生產與管理。 (3 )砂礫質淺層土常有矽、鎂、鉀、磷、錳及鐵等養分供應不足之現象。 (4 )排水不良且含有機質多之淺層土則易患稻熱病及胡麻葉枯病。 2.旱田 (1)作物根系無法自由伸展,影響水分及養分之吸收利用。 (2 )對於乾旱或潮溼不良環境之緩衝力降低,導致生產力不安定。 TAO (3 )片岩粗質地淺層土經過水田利用後,常產生硬厚之鐵錳積聚層,造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