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未来家长的素质问题实证的研究
学生未来家长的素质问题实证的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已然成年进入备婚年龄,却还没有做好当家长的准备,不少高学历人士,却在子女教育中陷入困境,二者之间明显的因果关系,能否倒逼学校尤其是高校对人才培养进行反思?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旨在强调,开展大学生未来家长素质的教育培养工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大学生 未来家长素质 教育培养
一、大学生未来家长素质
据调查,大学生入学时,98.6%已年满18岁,毕业后即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专家称之为未来家长。我国高校聚集了18―22岁年龄段人口的20%,在校大学生约2700万,按照近年来600万以上的年招生规模,这个群体将越来越庞大,高校开展大学生家长素质教育培养,必将对数以万计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二、大学生家长素质现状
(一)毕业大学生的家长素质的不足。
2013―2014年,课题组在乐山、眉山等地就子女教育问题走访了30个大学毕业并已结婚生子的家庭,其中22个家庭夫妻均为大学毕业。在对走访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后,梳理出以下四类典型现象。
1.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有一句话很流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尤其是所谓有见识、或有成就的父母,不研究孩子的特点,不听取孩子的意见,自以为是安排孩子的未来。夫妻Z君Y女士,大学同学,供职于某高校。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即送入各种培训班,学习琴棋书画语数歌舞等,但女儿令他们失望,学业才能无一出众,小小年纪就开始厌学、逃学。这样的家长,虽是好心却没有办成好事。这样培养的孩子不但难以成才,甚至可能造成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我国古代有个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许多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家长都懂得其寓意,却浑然不觉地重蹈那宋国农夫的覆辙,不能避免急功近利和随波逐流的社会病,说明科学精神和独立人格也是不可或缺的家长素质。
2.夫妻严慈失度缺乏共识。
严父慈母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在孩子面前,夫妻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是一种教育技巧,运用得当,有利于孩子的教育,但要把握好“严”与“慈”的尺度。W君,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妻子H女士,市商业局机关干部,儿子15岁。W君在家为父在校为师,对儿子十分严苛,曾经在课堂上殴打儿子,H女士慈母心肠,为弥补伤害,对儿子有求必应,为了使儿子免受惩罚,甚至不惜编造谎言欺骗丈夫。本案例中父亲对儿子的过分严苛首先源于文化人对子女高期望高要求,也源于矫正妻子对儿子所谓“妇人之仁”,客观上形成了夫妻近似于互相拆台的教育方式,身处其中的儿子在是非对错的认识上自然难免发生困惑,失去正确方向。在子女教育上,严父慈母的角色差异不是问题,但应达成共识、把握尺度,才能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
3.重事业发展忽视孩子教育。
知识分子事业心强,为了全身心工作,往往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代管,形成事实上的隔代抚养。隔代抚养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也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折射,相当长时期还将继续存在。L君,某镇党委书记,妻子Q女士,某国企业务部门主管,育有一女。从小,女儿就辗转于双方老人家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抚养。小姑娘年纪不大,脾气却不小,在家撒横、摔东西,撕扯玩具,在幼儿园、学校欺负同学,顶撞老师。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爱抚的孩子,因为缺少幸福感安全感会变得任性、骄横、焦躁,甚至出现暴力倾向。事业与孩子不可偏废,将孩子托付给老人不是不行,但不能一托了之,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年轻父母要更加重视与孩子的互动、交流,通过探亲和多种手段,保持亲子之间的联系、接触,弥补陪伴的不足,消除隔离、误解和怨恨,增进亲情陪伴孩子成长。二是在教育目标、观念、方式方法上,两代长辈要共同制定标准,达成共识,并落到实处,消除隔代更亲、过分溺爱、重养轻教等问题。
4.以爱的名义侵犯孩子的隐私。
隐私权是大多数中国公民都懂得的人权,但不少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不应该存在隐私,即使有隐私也不该对父母设防。公务员T女士有一个活泼大方、聪明漂亮的14岁女儿,被同学封为校花。T女士生怕女儿早恋,常翻查女儿书包,搜查女儿房间,偷看女儿QQ、手机,甚至向女儿的同学探听消息,约见传说的女儿男友。女儿以隐私权受侵犯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母女关系因此紧张到近于破裂。遭到孩子司法投诉的家长,内心一定很痛苦,但也不冤屈。他们应该懂得隐私是孩子青春期成长的重要养料:隐私的产生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能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而侵犯隐私则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绝不可没有自尊心,否则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与发展,甚至对成长产生严重后果。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侵犯隐私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却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走向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