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变化成因及预防对策的研究.doc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变化成因及预防对策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变化成因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变化成因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摘 要】近年大学生犯罪有增多趋势并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征。大学生犯罪不仅是法律界思考的问题,更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研究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寻求和探索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犯罪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43-02      1 大学生违法犯罪概况及变化特征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在我国高等学校已不鲜见,不仅有一般违法行为,而且也有刑事犯罪,甚至经济犯罪和政治犯罪[1]。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表明,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从20世纪60年代的 1%上升到70年代的2.5%,近几年上升到了17%[2]。90年代的犯罪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8.19%,与80年代的4.5%相比明显上升[3]。综合最新资料及观点,可将现阶段大学生犯罪特征变化趋势初步归纳为“四性”和“四化”。   1.1“四性”指恶劣性、多发性、突发性和特殊性。   1.1.1 恶劣性。当前大学生犯罪中暴力倾向明显,情节恶劣,社会影响趋坏。这也是当前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一个特征。诸如发生在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案,手段极为残忍,就案情而言,其恶劣是惨无人性的。   1.1.2 多发性。当前青少年犯罪各地发案均显频繁,院校区分不明显,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   1.1.3 突发性。犯罪事先往往没有明显的动机和明确的作案目标,偶然性极大,往往当事人之间并无宿怨,往往只是因为某些偶发事件而突然起意,一旦心理失衡或行为失控,而导致暴力犯罪。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存焦虑,其中一部分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发生人格变异,最终走向犯罪。   1.1.4 特殊性。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规律性、预谋性。规律性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考试、恋爱、奖惩、贫困、就业等压力过大引起的;预谋性表现在有计划,有目的。[4]   1.2“四化”指多样化、智能化、团体化、女性化   1.2.1 多样化。大学生犯罪类型和方式呈现多样化,几乎涵盖了我国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种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一些新的犯罪种类如贩毒、走私、组织介绍卖淫等也开始在大学生犯罪中被发现,虽然这些犯罪数量较少,但危害极大。[5]   1.2.2 智能化。在大学生犯罪中,除专、本科生外,硕士生、博士生也不乏其人,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犯罪活动中,违法犯罪心理结构更加稳定,违法犯罪技能更为成熟,运用网络进行犯罪成为流行的趋势。   1.2.3 团体化。在许多过程复杂的犯罪中往往出现大学生犯罪团伙,并且这种团伙经常拌以社会成员,这在诈骗罪与走私罪中表现尤为突出。   1.2.4 女性化。女大学生犯罪的频频发生,使女性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小觑[6]。有调查显示:2001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受理的女大学生犯罪案仅1件,次年2件2人,2003年1至9月就有5件5人。[7]      2 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剖析      大学生违法犯罪有其一定的社会根源,违法犯罪现象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发展规律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客观原因以及个人方面的主观原因。   2.1 市场经济、不良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众多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当今的主流文化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一些影视、网络媒体中渲染的色情、暴力、迷信、荒谬、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其它文化糟粕,则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大学生走上犯罪之路。   2.2 学校教育和管理存在弊端。如今,许多学校把一切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通过打分测评等方法评优,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与分数挂钩,走向教育误区,出现了以利益相诱惑的恶性竞争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一些高校比较注重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研成就,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则显得缺乏力度,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育时效滞后,导致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偏离轨道,从而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低下、人文精神匮乏、法制和纪律观念淡漠,从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2.3 家庭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成员关系淡漠和缺损的家庭对孩子缺少关爱,会使孩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