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docVIP

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 要:介绍了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并提出太湖县进一步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认真处理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关系问题,因地制宜选择综合开发项目。   关键词:蚕桑综合利用;现状成效;对策建议;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S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17-02   太湖县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现有养蚕农户1.2万户,桑园面积2 587hm2,2014年产茧530t,茧款收入1 600万元,蚕桑生产整体规模处于安徽省中等水平。太湖县蚕桑综合利用开发较早,20世纪80~90年代就有实践,1993年县蚕桑开发公司印发的《蚕桑实用技术》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利用桑枝屑生产食用菌技术,桑园间作蔬菜、生姜、中药材技术以及桑园、养蚕大棚养鸡等蚕桑综合利用技术。近几年,茧丝市场波动较大,茧价起伏不定。为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蚕桑生产,我县开展以“桑叶养蚕制茶、桑树林下养鸡,桑枝破碎种菇,菌渣沼气肥田,桑葚休闲食品”为主要模式进行蚕桑综合利用探索,到2014年全县利用桑枝条发展食用菌400万棒,桑树林下养鸡20万羽,制作桑叶茶20t,桑葚干1万盒,新建菌渣沼气池5 000口,开辟了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新的有效模式。   1 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1.1 蚕桑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   1.1.1 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 桑枝条过去多被蚕农用来当柴烧。近几年来,蚕农逐渐由柴烧改为液化气和沼气,枝条成为废弃物。每667m2桑园剪下500kg桑枝条,经粉碎后,加上其他配料(78%的桑枝碎末,20%麸皮,2%石膏等),可做500个菌棒,生产反季节香菇,以2014年行情价格计算:每个菌棒可收鲜菇0.8kg,共可收鲜菇400kg,香菇平均售价73元/kg,共收入29 200元,扣除成本36元/棒,净收入11 200元:生产毛木耳每个菌棒可收鲜木耳0.6kg,共收鲜木耳300kg平均售价44元/kg,共收入13 200元,扣除成本12元/棒,净收入7 200元。若把全县的桑园桑枝全部用来生产食用菌,可发展3 000余万棒,生产鲜菇2 400余万kg,年新增产值超过蚕茧收入。用桑枝生产食用菌还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过去,我县农民都是用阔叶林木生产香菇和木耳,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现在开辟了用桑枝生产食用菌的新途径,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据推算,2 587hm2桑园1a剪伐桑枝,相当于5万m3的木材,约等于667hm2阔叶林1年生物储蓄量。2014年太湖县共发展食用菌1 000万棒,其中蚕桑乡镇使用桑枝为原料的有400万余棒,牛镇镇超过100棒,北中、小池、百里等乡镇50~80万棒。主要品种有香菇(反季节香菇)、毛木耳及灵芝等,使全县蚕农增加纯收入600余万元。   1.1.2 研发桑叶茶、桑葚干等休闲食品 2012年开始,我县新成立桑野农业发展公司,着力研发桑叶制茶技术、桑葚干精选加工技术,3a来成效显著。2014年依托县桑野农业科技公司、嘉丝利蚕业合作社大量收购新鲜桑叶开发桑叶茶、收购鲜桑葚加工桑葚干。新鲜桑叶收购价3元/kg,桑葚收购价6元/kg,带动蚕农增收30余万元。结合太湖文博园、花亭湖旅游开发,2015年初我县在安徽省农科院桑蚕研究所支持下,太湖桑野公司在花亭湖景区附近租赁土地2hm2发展蚕桑观光旅游基地,引进栽植广东“大十”果桑品种6 000余株,预计明年即可吸引游客实地体验采摘桑葚,大力宣传推广蚕桑丝绸文化。   1.1.3 蚕区推广沼气池,利用残渣、蚕沙,发展循环经济 太湖县是世行项目沼气推广重点县,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推广沼气池3万口,其中蚕区乡镇推广近5 000口,仅牛镇镇就达1 680口,小蚕共育户、养蚕大户大多建起了沼气池。桑蚕重点村组如牛镇镇天桥村沼气覆盖率已高达100%。利用蚕区充足的蚕沙、夷桑,春季剪梢、夏季夏伐的碎枝桠作为沼气填料,出气效果好,每口池可年产沼气近400L,相当于6t标准煤,不仅解决了蚕农烧饭、照明问题,而且沼气液施入桑园、稻田、山地,每年能节省不少肥料款,一口沼气池每年增收节支1 000余元,同时减排二氧化碳2t。蚕沙作为沼气底料后,避免直接施入桑园,造成污染,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减少蚕病发生,深受蚕农欢迎。   1.2 桑园间种蔬菜、放养家禽,开展立体复合经营 山区   桑园夏秋茧收获后,桑园通透,可以间作套种其他作物。小池镇蚕农习惯在夏季间种生姜等喜阴植物,新仓镇蚕农善于在冬季间种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大蒜等,土壤肥沃的桑园,每667m2萝卜、大白菜产量可达2 500kg,增收1 500元以上,既增加了桑园收入,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