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癣诊断与疗指南(2007版).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足癣诊断与疗指南(2007版)

中国足癣诊断与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专家共识 足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不合理、不规范的诊断与治疗常导致足癣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为规范足癣的诊治,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指南, 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内容将会不断予以修订, 以满足中国广大皮肤科医师的需求。 1 定义 足癣( tinea pedis) 是指由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 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仅感染足背的皮肤癣菌病通常称为体癣。足部也可见到由非皮肤癣菌如念珠菌引起的感染, 此时应称之为足部皮肤念珠菌病。 2 病原菌 足癣的致病菌是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 包括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中80%以上为红色毛癣菌, 其次是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足部浅表真菌感染也可由非皮肤癣菌( 如念珠菌等) 引起, 但不在本指南讨论之内。 3 流行病学 足癣是皮肤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 也有文献报道可达30%~70%[1], 国内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20%[2]。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足癣的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 其次为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3- 9]。足癣的发病与环境和季节等因素有关, 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尤为多见; 还与一些特定的人群或职业有关, 易感人群有运动员、煤矿工人、士兵、糖尿病及艾滋病患者等, 与足部多汗、穿紧的鞋子或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 足癣具有家族聚集性和传染性, 在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或在家庭中接触患者用过的物品可造成传播; 同时, 患者自身也可在不同解剖学部位之间传播, 如足癣可引起甲癣、手癣、体股癣等。足癣复发率高, 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 次以上[10]。足癣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调查显示足癣对患者的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 超过半数的患者因为瘙痒而影响睡眠; 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高达40%[10]。 4 临床表现 足癣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瘙痒( 96.9%) 、脱屑(72.8%)和水疱(55.7%)[10], 根据皮损形态分为水疱型、趾间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趾间型、足跖型和混合型, 其中以趾间型最为常见[11]。①水疱型: 在趾间及足底可见针头至粟粒大深在性水疱, 疱壁较厚, 散在或密集分布, 可呈蜂窝状融合, 也可见大疱。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形成鳞屑。发病初期常有明显的瘙痒或刺痛感, 此型易继发细菌感染和引起癣菌疹。致病菌多为须癣毛癣菌。②趾间糜烂型: 第4、5 趾间最常见。皮损最初表现为浸渍, 常因瘙痒揉擦致表皮破损、糜烂, 可伴渗出, 常发出难闻的异味, 易继发细菌感染, 引起丹毒或蜂窝织炎。致病菌常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③鳞屑角化型: 此型常见, 好侵犯足底、足侧缘及足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脱屑、粗糙, 冬季易发生皲裂。许多鳞屑角化型足癣并发手癣, 常单手受累, 呈现特殊的“两足一手型”。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5 真菌学检查 真菌学检查包括真菌镜检和培养, 尽可能两者均做。取材应刮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水疱壁, 标本量应足够。在镜下见到菌丝或关节孢子即为阳性。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可明确致病菌。 6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阳性即可诊断足癣。由于真菌学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 即使检查结果阴性 也不能完全除外真菌感染, 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足癣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如汗疱疹、掌跖脓疱病、湿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等, 还应与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念珠菌病、脓疱性细 菌疹和二期梅毒等)相鉴别。 7 治疗 足癣的治疗目的是清除致病菌, 快速消除症状, 防止复发。治疗方法主要有3 种, 即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二者联合治疗。 应根据致病菌种类、临床分型和患者的基本情况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 治疗足癣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 唑类、丙烯胺类、硫脲类、吗啉类、吡酮类等。其中丙烯胺类和唑类药物临床应用最广。 7.1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点, 通常被广泛采用。药物剂型包括乳膏、溶液、凝胶、喷雾剂和粉剂等, 应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常用唑类药物有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等, 用法为每日1~2 次, 疗程至少为4 周, 真菌学治愈率为60%~91%; 丙烯胺类药物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 用法为每日1~2 次, 疗程至少为2 周, 真菌学治愈率为62%~1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