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理论的运用的研究述评.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契约理论的运用的研究述评

心理契约理论的运用的研究述评   摘 要:?@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和政府、学校的运用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些运用的研究不足进行了简短的评述,并认为将心理契约的运用拓展到导师与研究生的心理契约研究中来是以后的一个可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理契约;期望;重构?お?      1 心理契约在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对于如何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中运用心理契约来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丁荣贵、张体勤(2002)分析了团队负责人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即知识员工间的心理契约,并分析了他们的相互期望。通过对知识型员工行为特征的分析,肖缓(2003)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他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行为激励模型,对他们的可观察行为和绩效可控的不可观察行为实施有效激励。陈忠卫、贾培蕊(2004)从心理契约的角度设计了高层管理团队凝聚力形成的模型,并提出了应当从建立共同愿景、互补团队角色、创建有益的高层管理团队内文化入手设计相应对策的建议,以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唐翌(2004)对一个国内大型私营家电企业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企业不同层级的员工态度的改善,交易型、关系型心理契约起的作用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对于基层员工主要采用偏重物质激励的心理契约,而对于经理级别的员工,则应该偏重于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的心理契约。关培兰、张爱武(2006)通过对武汉和深圳两地8家企业160名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初步探索了研发人员的心理契约结构、内容和感知现状,并针对研究人员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结合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特点,朱燕、郑文哲(2006)对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契约违背是高科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构建了高科技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提出通过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文化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行为激励模型的运用来减少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   一些学者也对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并购方面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倪浩(2004)运用心理契约的理论阐述了并购中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并从缓解员工心理压力、重视沟通、鼓励员工在并购中的参与行为、做好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及重塑组织架构等方面来重建员工心理契约。李忠鹏、邝先慧(2005)在界定心理契约涵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心理契约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认知风格对于建构心理契约的影响,并根据整体型和分析型认知风格的各自特征,提出建构分析型和整体型认知风格员工心理契约的措施。??   另一些学者也对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来改善劳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刘中虎(2004)提出对交易型、变动型、平衡型、关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组织期望、承诺;建立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组织与员工间的有效沟通等方法和途径构建心理契约,改善劳动关系。在分析了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各自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及局限性的基础上,陈微波(2005)认为只有把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效地调整劳动关系。赵琛徽(2006)认为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必须从员工心理契约出发,与员工进行“心”的链接,进行权变式管理、过程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以构建双方共赢和良性互动的战略伙伴关系。??      2 心理契约在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研究??      在把心理契约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心理契约在非营利组织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赵琛徽(2005)认为政府变革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系统思考、战略决策的同时,必须在微观层面上对公务员实行“心的管理”,从人本化管理、愿景式管理、参与式管理和激励式管理等路径来重构和维护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心理契约。??   一些学者对中小学校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契约进行了研究。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李晓(2005)通过研究分析证明中学教师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均分为现实责任与发展责任,并在提出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结构的基础上,对在中学实施心理契约管理的思路和策略进行了探讨。胡晓霞(2006)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契约中学校责任的维度划分及心理契约违背与其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支持感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田宝军、徐爱新(2006)探讨了中学教师心理契约履行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比较,为中学教师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   针对高校的特殊性,一些学者也将心理契约运用到高校中。吴树雄、郑小娟(2005)通过高校教师管理中心理契约遭受破坏的原因分析,认为必须走出对心理契约概念上的认识误区,动态处理好契约双方的心理预期,并能从彼此立场看到双方的所得与所付。赵恒平、廖红梅(2006)认为高校教师聘用制的实施,使得高校组织与教师间的心理契约平衡状态受到了巨大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