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的应用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的应用
摘要: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是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为证实其处理效果,采用强夯处理后,人分别进行了静载试验、触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取样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证明,采用强夯法加固本工程中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是经济、高效的。
关键词:强夯施工质量控制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c)-0000-00
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土、砂土、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类地基基础,广泛应用于工民建、公路、铁路路基、机场跑道、码头等地基处理工程。该处理方法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1]。它通过用巨锤(锤重一般为80~250kN)从高处自由下落(落距一般为8~40m)对地基施加巨大的冲击能及冲击波,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由于土由固液气三态组成,在冲击力作用下土体产生瞬间变形,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土中的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压缩性。强夯法是一种适用面广、加固效果显著、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踏勘以及工程勘察报告,处理场地上部为黄土状粉土,具湿湿陷性,厚度在6~8m 之间,下部为含粘土碎石层的黄土状粉喷,具弱湿陷性。根据粉土的含水量及原位测试成果等力学性质的不同,综合分析认为,将粉土分为两个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粉土:淡黄色、灰黄色,稍湿,中密状态,上部1m 左右含钙质胶结(结核)及植物根茎,切面粗糙,虫孔隙较发育,手捏易碎。层厚0.4~3.5m。
粉土:淡黄色,中密状态,切面粗糙,手捏易变形并能成团,手中有湿印,厚度0.8~5.0m。
含粘性土黄土状粉土。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及勘探揭露,地下水埋深10m,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
根据现场对区域地层进行调查了解可知,工程场地区域范围内粉土具有大孔隙、含水量低等特点,基本具备发育湿陷性土的特征,另外地貌上发育的小冲沟、落水洞等特征,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在探井中采取不扰动I 级土样送室内进行土工试验,其中自重湿陷量11.8~34.55cm,总湿陷量为26.875~121.352cm,场地湿陷类型与等级为自重湿陷性Ш 级[2],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5kPa。由于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远低于设计荷载200kPa 的要求,且地基土具有Ш 级自重湿陷性,不能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消除湿陷性,提高地基土承载力。
2处理方案
2.1 强夯施工参数的确定
强夯施工参数应依据工程场地的土质情况和具体工程质量要求以及试夯参数确定,主要参数有:有效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夯点的布置及间距、单击夯击数及夯击遍数等。
2.2.1 有效加固深度
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强夯加固效果的表示,又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处理效果。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一般按下式计算公式:
(1)
式中: ―有效加固深度(m); ―夯锤重(kN); 为落距(m); ―与土的性质和夯击能等因素有关的系数,一般变化范围为0.5~0.9。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
2.2.2 单击夯击能
锤重M(kN)与落距h(m)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设计中按单点夯击能考虑。
(2)
式中: ―单击夯击能(kN#8226;m)。 ―夯锤重(kN); 为落距(m);
2.2.3 夯点的布置及间距
为了使夯后地基比较均匀,对于较大面积的强夯处理,夯击点一般可按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点,这样布置比较规整,也便于强夯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正方形或梅花形布置。主夯与副夯时夯点间距采用4.0m;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采用1/4 夯锤直径。
2.2 本工程强夯处理参数
夯击点布置:按间距3m 的梅花形布置;单击夯击能:锤重为20t,落距为13.0m,夯击能为260t#8226;m;有效加固深度:取加固深度修正系数为0.5,按梅纳公式则有H=0.5(20×13)0.5=8.lm,可满足设计要求;夯击次数:用水准仪观测夯击点沉降量,最后两击平均下沉量小于5cm 即停止夯击。
3强夯处理效果的现场检测
为了进一步检验强夯的加固及处理效果,强夯后对场地进行了平板载荷试验、土工取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标准贯入试验。
3.1 平板载荷试验
现场采用70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欧洲规范-NF P18-560-中文.pdf VIP
-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巧做凉拌菜 (2).docx VIP
-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学做凉拌菜.pptx VIP
-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pptx VIP
- 新概念第二册 lesson 33 课件(共56张PPT).ppt VIP
- 新概念2词汇测试(21-30)含答案.doc VIP
- 杜绝家暴协议书6篇.docx VIP
- 儿童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及耐药菌院感防控基础训练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红花质量分级.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