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清代道路调查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德避暑山庄清代道路调查的研究

承德避暑山庄清代道路调查的研究   [摘 要]避暑山庄内清代道路是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山庄建筑本体、山庄环境共同构成了山庄体系,道路的建设伴随着避暑山庄建筑营建的全过程,见证了山庄的兴衰历史。   [关键词]避暑山庄 清代道路 道路形制 道路研究 清代道路价值   中图分类号:U4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02-01   1 概况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03年~1792年),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清代道路主要有条石御路、青砖路、冰纹路、鹅卵石路、叠石蹬道、土路等几种形式,总长度25403m。条石御路主要分布在避暑山庄的正宫区、湖区、引水沿线、松林峪和榛子峪,长4739m;青砖道路、鹅卵石路和冰纹路主要分布在湖区、引水沿线,其中青砖道路长610m,冰纹板路1138m,鹅卵石路980m;叠石蹬道主要分布在山区,长1854m;土路分布在山区和近湖沿线,长16082米。   2 道路形制与铺墁形式   2.1 道路形制:   2.1.1 条石御路   主要的条石御路有7条,分别是:   ①松鹤斋门前御路,是正宫区通往东宫的清代御道。   ②万壑松风--正宫岫云门--芳园居--芳渚临流--长虹饮练--远近泉声--旷观的主御路,是正宫区通往平原区、梨树峪和松云峡的清代御道。   ③远近泉声至梨树峪三岔口。   ④旷观至西北门,乾隆皇帝经常由此出避暑山庄至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及狮子园。   ⑤长虹饮练通往珠源寺的御路。   ⑥万壑松风至芝径云堤桥的御路,是正宫区通往如意洲的清代御道。   ⑦榛子峪口至碧峰寺山门的条石御路,是正宫区通往榛子峪的清代御道。   以上御路以第②条御路为主线,其他御路与之相连形成支线,呈放射状连接主要景点。   2.1.2 青砖路   位于避暑山庄旷观至长虹饮练引水沿线,青砖尺寸:280×132×52,路宽只有1.1米,距岸边1米左右;还有石矶观鱼南侧宽度500―600的青砖道路。   2.1.3 冰纹路(碎拼石板路)   万壑松风桥至月色江声的道路,芝径云堤桥至如意洲的道路。   2.1.4 鹅卵石路   稼穑维艰与文津阁的支路,秀起堂至鹫云寺单路方砖鹅卵石道路,西岭晨霞通往沧浪屿的方砖呈菱形对角铺设的鹅卵石路。   2.1.5 叠石蹬道(云步叠石)   松云峡通往山近轩、广元宫和敞晴斋的青石蹬道。   2.1.6 土路   水月庵去往旃檀林的小路,清代土路个别地段做法十分讲究。根据嘉庆年间加宽四面云山土道(马道)和其他清代文献可以基本了解当时避暑山庄土路的基本做法:开出路基后用毛石垫平基础,路边缘用木板支护,厢筑二八灰土一步,夯筑平实,路两侧区域采用“贴种草皮”的方式栽植天然草坪,路两侧每侧栽植3行油松,株间距约5.0m,行间距约6.0m,品字形插空栽植。   2.2 道路铺墁形式:   2.2.1 条石御路:铺墁有横铺和顺铺两种方式,两侧设路牙石,横铺中条石采用1-3拼,相互错缝;个别地段采用路牙石和路心石连做,或者两块路牙石与路心石连做形式。   2.2.2 青砖道路:采用一层停泥砖横铺方式铺墁,停泥砖规格为280×132×52,路的两侧立栽停泥砖做路牙。   2.2.3 冰纹板:均采用无缝细墁形式,两侧设路牙石。   2.2.4 石子路面:多为鹅卵石拼花的形式,或者由1或3路方砖与花石子组合铺设。   2.2.5 叠石蹬道:多为青石堆叠成云步台阶形式。   2.2.6 土路:多为自然土路,个别地段为二八灰土夯筑路面。   3 清代道路研究   通过对避暑山庄清代道路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康乾时期根据景区的不同,在修建道路时经过了精心规划和设计。道路从用材、宽窄等方面体现了不同的等级、功能,根据避暑山庄园林各个景区特点而分别设置,较大景区采用最高等级的条石御路,工程做法:白灰浆铺墁路心石和路牙石,基础两步100厚三七灰土垫层,路基素土夯实,路宽度最宽处达6000,例如正宫鱼鳞坡的御路,最常见的宽度为3200,最窄的只有1650,例如长虹饮练通往珠源寺的御路。条石御路的路牙石都比较宽,有180、320、300等多种尺寸,常用尺寸为320,长420-980。路心条石一般长280-880,宽200-900,厚130-200。地形高低变化处采用等级较高的叠石蹬道,多用于山区景点之间,这些叠石蹬道利用山形地势,采用不需人工加工的自然山石,营造出自然纯朴,曲折多变气氛,既具野趣自然,也不失古朴庄重,与避暑山庄园林景观和谐一致。小景区或相邻景区采用等级一般的冰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