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浪人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教师:找同学读一下作者简介: 作者 简介 海因里希?特奥多尔?伯尔,1917年生于德国科隆。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文学,同年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 伯尔的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自身的弱点(人类本身就有支配他人的不良欲望)进行斗争,他声讨战争,批评国家与社会,也批评传媒和教会。 1985年7月,伯尔去世。德国联邦总统 魏茨泽克 在给伯尔妻子的慰问信中写道:“海因里希?伯尔是崇尚和支持自由的,常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我们将怀念他勇敢、热诚、清醒和总是敦促的声音。” 一些外国报纸更是评论道“他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 正因为这一点,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             教师:课文的题目有点怪。为什么?谁来说一下。 学生:本应该是“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但主人公(三个月前还是在校学生)“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大了,于是写成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少了一个“达”字。 教师:请读课文注释中的那段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请转告那里的公民们,我们阵亡此地,至死尤恪守命令。” 教师提问:一个德国学生,被要求连续多年认真书写这几句话,而且还要用六种字体来写,希特勒为了什么呢? 学生:为的是强化奴役统治,让服从意识深入学生的大脑里。 教师:“谁有眼睛看得见东西,那就请吧。”(海因里希?伯尔)那就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些细节表明,专制德国,败局已定。 证据1、车外有人喊道:“把死人抬到这里来:你们那里有死人吗?”——“该死的,”司机大声地回答道,“你们已经解除灯火管制了吗?” “整个城市烧成一片火海,灯火管制还有什么用!……我问你们,到底有没有死人?” “不知道。” “把死人抬到这里来!……其他人抬上楼,抬到美术教室去!” …… 我还没有死,我是属于“其他人”里面的。 教师:如果改为:“把受伤的人抬到这里来,你们那里有多少伤员吗?”又会怎样? 学生: 由于死亡太多,救护人员已经无需问“有没有活人”。就连司机也麻木了,说“不知道”,他也已经无心关注伤亡的情况了。 证据2、盟军已经打到了德国本土腹地的“本多夫”。 证据3、他终于给我拿水来了,我又闻到他呼出的一股蒜头加烟草的混合味儿,我不由自主地睁开眼睛:这是一张疲惫苍老的脸,没有刮胡子,身上穿着消防队的制服。他用衰老的声音轻轻地说:“喝吧,兄弟!” 教师:如果改为“这是一张疲惫而年轻的脸,没有胡子,身上穿着消防队的制服。” 学生:说明年轻人都上了战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年人竟然成了消防员。他是原来学校以前的老门房——比尔格勒! 教师:许多人读此文,常常联想到文革的一些相同的现象。请同学们解决第二个问题:当时的专制德国的学校、美术教室,有哪些不正常的细节?(在当时,当然是正常现象) (换种问法:主人公为什么总是不能确定是否回到了母校?) 自由发言,学生最终可以从课文中寻找到以下证据: 证据1、必须反复抄写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斯巴达300勇士扼守温泉关(温泉关易守难攻,因附近有热涌泉,因而得到温泉关这个名字)三天,阻挡了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最后全部战死。 后来,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在一尊狮子状的纪念碑上镌刻下这样的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 教师:这其实是强调一种所谓的牺牲精神。文革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一度震天响,与此相似。 证据2、雅典娜与希腊的重甲胄zhòu武士 雅典娜女神,其形象常常是手持神盾、全身武器披挂,所以“智慧女神”雅典娜也被称为“女战神”。德国学校肯定是强调了雅典娜作为战神的一面。 希腊的重甲胄zhòu武士,常常呈现英武高大的形象。 教师:联想一下:文革的画像,常有“士兵”持枪或持红宝书的形象。 证据3、德国学校特别推崇民族的强权人物,主要是如下三位:        (1)腓特烈一世(绰号“红胡子”) 腓特烈一世(1657年—1713年),全名 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 绰号“红胡子”。他在位期间,为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打下基础:多次平定德意志内乱,五次进攻意大利,还发起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欧洲民间传说恶魔多长有红胡子,故名。(后来,德国进攻苏联的战争方案代号“巴巴罗萨计划”,即译为“红胡子”)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