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旧里也养一点
写大字、弹古琴,这样的爱好,你一定觉得“古旧”得很。
偏偏有这样一群人,钟情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旧里尝出“心”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关注的便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工作中大部分的烦恼来自于“自己整自己”的话,学到了清净心、耐心、虚心、诚心、赤子心、感恩心,一切烦心事也就迎刃而解。
工作天天是新的。智慧却是旧的、久得才好,如此看来,从充满古意的传统中品点“心”,也算是种很完美的平衡。
用好字写出好胸怀
对于IT青年洪泽来说,练字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强力清理系统垃圾――需要绞尽脑汁去考虑的人际关系、工作内容、柴米油盐,就在这一方天地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洪泽笑言,从名字上看自己就爱水,但是没想到最后爱的却是墨汁。洪泽出身书香门第,但是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爱书法是耳濡目染。小时候的洪泽,被家里逼着上了两次少年宫书法班,然后都设法地逃离了那间当时看起来是无聊透顶的教室。
没想到工作之后,洪泽忽然有一天又想拿起毛笔了。儿时的那点底子,都被岁月的时光给消磨殆尽了。洪泽倒不急,抱回来一堆各式名家的字帖,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在下笔间体会字体横竖撇捺的用力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法的道理也是殊途同归,字帖上字的笔意,也在慢慢的临摹中印到了他心间。“现在想来,很多事情都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即使上兴趣班也根本不是‘兴趣’。等长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反而会有一种心理上需要安静的想法。书法如此,人生也是这样。有些东西强求不来,不如静下心里慢慢积累。”
闲暇时光。洪泽与妻子携手中国书店,笔墨纸张的香气中,淘得中意的文房四宝,那份单纯的欢乐,是任何的收获都无法比拟的。慢慢积累。书房的一角却也在古朴的书桌、琳琅满目的各色宝物中氤氲起雅意。
洪泽的职业是系统工程师。典型的IT青年。白日里面对着各种编码,本来就颇为枯燥,半夜还经常被电话从被窝里叫起来,赶到公司加班。工作一累,连跟人说话都提不起力气,洪泽干脆就在桌子上铺开一张纸,饱蘸浓墨,力透纸背。用笔思索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讲求正侧、藏露之别。脑中印出布局,手腕勾出墨线,身体松弛下来,“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一通草书下来,所有的烦躁都在急速的泼墨中被挥洒殆尽了。
常言说字如其人。练字久了,洪泽也能通过别人的签名了解对方。写字毕恭毕敬者,做事必定谨小慎微;笔笔送到,一丝不苟,其办事必定认真,考虑较为周到:以简取胜,涉笔成趣,必是个果断干练、讲究工作效率的人;写字线条柔和的人性格必定随和,人缘较好;流畅潇洒者,性格奔放,生性豁达。既能了解到别人,也有意识地在练字的过程中,让性格有一个更加良性的改变,一个书法,确实是识人塑己的妙招。
洪泽一直坚持。书法实际上就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少了诸多的繁杂因素,更容易让人看透本质。要练“内力”,也要练外功;需要思考,更需要勤奋:需要感悟,也需要实践。有了积累,才能勃发出新生的作品。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你从书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真正的书法家之所以伟大,在于能够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寄托于书法之中,稍微有些心得的人都知道,下笔的关键,在于书写人的用笔和心境。一支笔拿到手上,实际是手和笔都在庄严地叩问心灵,实际上手和笔都有了灵魂和情绪,所以应该是能写出有生命的“活字”,而不是用零件组装的“死字”,应该是能表达出“风流在颠峰,谷底也深刻”的大气象、大情绪、大人性的。
再就是心境要拒绝平庸。达到心手两畅,心到手到,功力老到,字随心出,韵随墨至。所谓挟雷霆万钧而落笔噤声,凝天地之气而濡墨呜咽,胸中龙吟虎啸、下笔却如行云流水。手法如此,心胸也必然自有乾坤。
返工重来又如何?
篆刻需要不断地修章,甚至磨掉从头再来,考验的不仅仅是耐心,更是一个克服懒惰,追求精益求精的体验过程。
铁佼是一位对外汉语老师,之前一直在中国教外国孩子,后来学习篆刻还要从20D8年被派到美国教美国孩子说起。
“在美国教中文跟在中国教完全不是一回事。学生们不仅对中国语言感兴趣,更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他们会让你教他们如何用毛笔写字、如何打太极拳、唱京剧……”常驻美国教书的老师们都有一两门手艺足以震撼外国人,所以从小爱画画的铁佼也立志学一门。正巧大学时几位喜爱篆刻的同学成立了“陶苏工作室”,铁佼就加入了进去。
初学篆刻讲究三分刻、七分修。从在石头上第一笔下刀,到整个作品完成。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从第一次把印印在纸上到最终修改咸形,恐怕最少需要十次、八次回合。有时候修得都想吐了。也有时候好不容易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一不小心走了刀,完好的作品毁之一旦,那伤心劲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