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与克的认识》说课稿.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克与克的认识》说课稿

《千克与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的认识》。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和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与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五、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五角硬币若干枚。 六、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七、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猜一猜。   (1) 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 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 ,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五角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