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国,倪根金:政府主导下的华南乡村建设民国广东中山模范县的个案研究.docVIP

陈志国,倪根金:政府主导下的华南乡村建设民国广东中山模范县的个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志国,倪根金:政府主导下的华南乡村建设——民国广东“中山模范县”的个案研究 2010-12-13 09:41:54 作者:陈志国,倪根金 来源:《中国农史》·2010年第3期 【摘要】民国“中山模范县”时期兴起了一场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山模范县”建制下,主政者围绕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有益探索。乡村政治建设 主要是围绕乡村的政治自治化和民主化进行,采取了设立自治机关、订立自治章则与计划、大力宣传自治、训练与管理自治人员等措施。乡村经济建设主要是以发展 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主要目标,采取了修筑乡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改良稻种、猪种,推广优良品种等措施。乡村文化建设主要目标是力图提高村民的文化 素质,采取了发展乡村教育,培养乡村建设人材;以及革除社会陋习,提倡新的社会风尚等措施。   【关键词】民国:中山模范县:乡村建设   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华大地上曾经兴起过一场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近年来,有关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层出 不穷,学者们在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上都有很大拓展,涌现了不少高品质的成果,其中既有乡村建设的整体研究,又有区域性的个案研究。然而学界对于当时颇具影 响的广东“中山模范县”乡村建设运动却缺乏深入的研究,只有少数几篇论文有所涉及。实际上,在中山县确立为“模范县”的整个时期内,虽然县长几经更替,但 当政者都能秉承“模范县”的宗旨,采取了不少乡村建设举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诸如设立自治机关,改善农村政权,实行乡村自治; 修筑乡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改良稻种、猪种,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乡村教育,培养乡村建设人材;革除社会陋习,提倡新的社会风尚等等。从这些内容来看,乡 村建设运动的目标是对旧有的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进行全面的改造。本文拟就民国“中山模范县”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及其成效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乡村政治建设   乡村政治建设主要是围绕乡村的政治自治化和民主化进行,也就是所谓的地方自治,更确切地说是乡村自治建设。中山模范县一经确立后,就着手进行地 方自治,实施乡村自治建设,“以为其他各县之范型”。为了实现乡村政治的自治化与民主化,中山县模范县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为专门负责制定和落实各项乡村自治措施的部门,是乡村政治自治化和民主化的具体推动者。中山模范县确立以来,逐步成立了自治筹备处以及区、乡、镇各级自治机关,以实施乡村政治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设立自治筹备处,具体负责自治事宜。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为了促进地方自治之进行,于1929年11月1日成立中山县自治筹备处,任命陈 雁声为主任,隶属县政府,受县长的指挥和监督。自治筹备处成立后,着手对全县的自治筹备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创办了《自治月刊》杂志,作为宣传与研究自 治的阵地。自治筹备处的成立,促使了各区、乡、镇自治运动的进行,成为有效地推进地方自治的“发动机”。正如陈雁声在《自治月刊》发刊词中所言:“训政实 施委员会曾于去年九月第二次会议时,即决议设立自治筹备处,以为协助人民筹备自治的机关。县自治筹备处经于去年十一月一日成立,各区自治筹备处复于本年一 月六日成立,还有各乡镇公所筹备处,也可于最短时间继续成立,这是在筹备自治期间,已经有了一副发动机。”自治筹备处的成立,标志着中山县正式开始实行村 治运动。民国的张汉儒就指出:“中山县正式实行村治运动,设立自治筹备机关,是在民国十八年十月成立中山县自治筹备处开始的。”   第二、成立区、乡、镇各级地方自治机关,具体执行各项乡村建设计划。具体的地方自治机关主要有县参议会、各区区公所、各乡镇公所等。中山县自治 筹备处成立后,立即将全县划分为九个自治区,委任各区自治筹备处主任,同时由各区指导乡、镇设立乡事委员会,计100余处。1930年3月,黄居素接任县 长后,“既感觉到县属各区的自治筹备工作,过去已办半年之久,自应正式成立各区区公所,以符名实”,“乃于四月卅日委任县属九个区区公所区长,正式成立区 公所”。同时,“并训令各区长遴选乡镇筹备委员呈由县政府委任,成立乡、镇公所筹备处。计自五月起至二十三年三月止,各区乡公所筹备处成立者,有二百五十 余处;镇公所筹备处成立者有四处。”在成立各级地方自治机关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成立的比较完备,有的地方则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成立。对于未能健全自治机 关的乡镇,县政府加以督促使之尽快成立。1935年,杨子毅担任中山县县长时,“查本县各区乡镇公所,虽经组织完成,或惟自治实际工作,尚待积极进行”, 为了健全自治机关起见,一方面“饬派自治科长、员随时下乡巡察、指导、督促,务使依照定章,切实办理”。另一方面,“为使自治经费有着,特举行自

文档评论(0)

186****8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