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型、安全风险基础上的化妆品分类原则.docxVIP

剂型、安全风险基础上的化妆品分类原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剂型、安全风险基础上的化妆品分类原则.docx

附件5 化妆品分类标准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的分类和编码。 本标准适用于化妆品备案、注册、管理和统计。 2. 化妆品分类 采用线分类法,在特殊用途化妆品、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分类的基础上,按产品功能、作用部位、产品剂型,同时考虑特殊人群,对化妆品进行细化分类。 3. 化妆品编码 3.1 代码结构 采用层次码,代码分5个层次,依次为特殊用途化妆品/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类别、产品功能、作用部位、产品剂型、特殊人群,各大类中的细分品类见表1。 × × × × × × 第一层 特殊用途化妆品/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第二层 产品功能 第三层 作用部位 第四层 产品剂型 第五层 特殊人群 3.2 编码方法 代码用6-7位数字和字母组合表示。第一、三、五层各用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若产品适用人群不包含第五层特殊人群,则省略第五层编码。第二、四层采用顺序码,用2位数字表示,代码为01~99。 3.3 分类编码表 化妆品分类编码见表1。 表1 化妆品分类编码 编码1 编码2 功能 编码3 作用部位 编码4 剂型 产品举例 编码5 特殊人群 Ⅰ 特殊用途化妆品 01 育发类 A 头发 01 膏霜类 隔离霜、BB霜、CC霜、霜状面膜、香脂、冷霜、焗油膏、发膜、护发素、焗油膏、染发膏等 a 儿童 02 染发类 B 头皮 02 乳液类 乳、乳液、奶、奶液、蜜、露、精华液、精华乳、粉底液、乳状面膜、洗面奶、发乳、无纺布面膜等 b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03 烫发类 C 面部(不包含粘膜部位) 03 水剂类 啫喱水、精华水、香波、花露水、香氛、香水等 c 老年人 04 脱毛类 D 眼部 04 凝胶类 啫喱、啫喱膏、凝胶、胶、凝露、晶露、啫喱面膜等 05 美乳类 E 唇部 05 油剂类 精油、唇蜜、唇彩等 06 健美类 F 剃须部位 06 粉剂类 粉、颗粒、粉底、散粉、粉块、粉饼、腮红、颊彩、眼影、眼彩、气垫粉底、粉状面膜、香粉、爽身粉、痱子粉、定妆粉、面膜(粉)、浴盐、洗发粉、染发粉、胭脂、眼影等 07 除臭类 G 身体肌肤(不包含面部) 07 泥类 泥状面膜、洁颜泥等 08 美白祛斑类 H 身体肌肤(包含面部) 08 喷雾剂类 定型发胶、喷发胶、发胶、彩喷等 09 防晒类 I 手部 09 气雾剂类 摩丝等 Ⅱ 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10 抗皱类 J 足部 10 贴膜类 拔毛贴、鼻贴等 11 延缓衰老类 K 指(趾)甲 11 蜡基类 唇膏、眉笔、唇线笔、发蜡、睫毛膏、唇彩、液体唇膏等 12 祛痘类 L 牙齿及口腔粘膜 12 有机溶剂类 指甲油、甲彩等 13 控油类 M 眉毛  13 胶囊类 14 去屑类 N 睫毛 15 去角质类 O  体毛(包含腋下)  16 爽身祛痱类 P 体毛(不包含腋下)  17 清洁类     18 卸妆类     19 保湿类     20 滋养类     21 修复类 22 美容修饰类     23 芳香类     24 头发造型类     备注:化妆品类别编码由第一层至第五层编码按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 例如:剃须滋润膏分类编号为Ⅱ20F01, 儿童防晒霜分类编号为Ⅰ09H01a 编制说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作为我国化妆品的根本性法规,对化妆品定义和分类的界定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化妆品行业发展的需求。为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对化妆品分类进行研究。通过对市场现有的化妆品品类进行调研分析,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现行化妆品分类标准进行优化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化妆品分类方式,为化妆品行业的规范发展和科学监管提供依据。 一、分类原则 (一)依法依规,合理细化。在遵循现有法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在特殊用途化妆品、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分类的大框架下,以产品功能、作用部位、产品剂型为依据细化分类。开放式的分类表格设计,可依据行业和科技的发展对分类进行动态增补或调整,合理高效。 (二)科学分类,确保安全。以产品具有或宣称的使用目的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产品采用的原料、适用人群等内容为参考,科学合理对化妆品进行分类。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单独列出,便于引起重视,差别化管理。 (三)编码原则,准确定位。实施编码原则,可以准确地定位产品的功能、作用部位以及剂型信息,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利于产品的追根溯源。 二、关于化妆品分类标准的说明 特殊用途化妆品、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分类管理模式是《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提出的,并规定对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首次进口化妆品实行审批制,《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了九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含义。2004年,卫生部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审批制调整为审核备案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0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