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失血ppt.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隐性失血ppt

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隐性失血的定义;早在1973年Pattison等发现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存在着与术中出血不符的贫血推测有不可见的血液丢失的存在。 Sehat等于2000年首先提出了隐性失血的概念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约占总失血量的50%。;隐性失血量=实际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 实际失血总量=失血总量理论值+输入异体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 显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吸引器瓶中液体减去术中使用的冲洗液+纱布敷料等称量增加的净重)+术后可见失血量(伤口引流液) 失血总量=术前血容量×(HCT术前-HCT术后) 术前血容量=k1×height m3+k2×weight kg+k3 (注:男性患者 k1=0.3669,k2=0.03308,k3=0.6041 女性患者 k1=0.3561,k2=0.03308,k3=0.1833);隐性失血发生机制;细胞溶血作用;Bao 等[1]报道由于手术及创伤后内环境改变,机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与细胞膜中的多价不饱及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组织细胞膜渗透性增加,造成细胞肿胀破裂,发生溶血反应。 ;大量使用抗凝药会增加术后隐性失血量;马卫华等分析了179例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使用肝素的患者,发现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可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 ;术前创伤所致红细胞丢失、消化道慢性失血、反复抽血检查及其他途径的血细胞丢失也属于隐性失血的范畴。;体重 Bowditch等对80例全髋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肥胖患者。体重指数>30kg/m2,失血量明显大于理想体重患者体重指数<26kg/m2 而超重患者体重指数26~30kg/m2则失血量不明显。;年龄 陈良龙等对146例全髋置换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年龄<70岁组总失血量平均为1425ml,隐性失血量为729ml(51%)。≥70岁组总失血量平均为1435ml,隐性失血量769ml(53%)。 老年人血管硬化、弹性差、玻璃样变、肌肉萎缩、软组织松弛及组织间液少、使术中显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量增多;骨折类型 骨折由于血液的外渗致失血量明显多于囊内骨折。Kumar等研究127例髋部骨折术前血红蛋白发现:粗隆下、粗隆间和股骨颈骨折后血红蛋白分别下降22.3、11和7g/L。说明不同骨折类型之间隐性失血量???在差异。 贾晓龙等对46例EvansⅠ-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在总失血量中占的比例分别为 EvansⅠ型 67.20% EvansⅡ型68.03% EvansⅢ型 68.91% EvansⅣ型 70.61%。EvansⅢ、Ⅳ型与 EvansⅠ、Ⅱ型相比。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方案 Foss等分析了546例髋部骨折的患者。发现采用加压螺钉、关节置换、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的隐性失血量分别是547、978、1253、1473ml。 Morritt等的统计结果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为明显。 ;麻醉方式 Twyman等比较了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情况,发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著低于全身麻醉患者。;抗凝药物 高天君等研究了抗凝药对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和试验组隐性出血量分别153.12±7.18 ml和109.19±10.81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wrence等回顾性研究5793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Hb和行走距离之间的关系。发现术后Hb水平与独立行走距离成正相关,术后较高的Hb水平可促进髋部功能的恢复术后输血能显著改善髋部功能恢复情况。; 总结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较多。隐性失血量占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的比例较大。是造成血红蛋白下降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必须意识到隐性失血的存在,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更安全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 由于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防治隐性失血的药物临床疗效并不确切。抗凝和止血这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因此,结合国家传统中医药,确立治疗方案和标准,兼顾抗凝和止血,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隐性失血的方法,实现从根本上控制隐性失血。这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谢谢!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