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热冷思考.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协商民主热冷思考

合法有效是检验协商民主的尺度 协商的一般程序是: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协商议题,确定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 协商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向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提前通报协商内容和相关信息;组织开展协商,确保各类主体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形成协商意见;组织实施协商成果,向协商主体、利益相关方和居民反馈落实情况等。对于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事项,要经过专题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程序进行协商。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事项,应当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跨村(社区)协商的协商程序,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研究确定 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需要村(社区)落实的事项,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实施,落实情况要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社区刊物、村(社区)网络论坛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受政府或有关部门委托的协商事项,协商结果要及时向基层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并以适当方式反馈。对协商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群众,协商组织者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协商结果违反法律法规的,基层政府应当依法纠正,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邓小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经提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是否增进人们的团结,改善人们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李光耀论制度 “要检验一套政治体制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标准,能否在确保人民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警惕三个错误倾向 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对立起来,甚至将其视为对选举民主的替代和超越 一些领导干部将协商等同于“垂询”,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启动协商程序,挑选协商内容,使用协商结果; 一些社会公众将协商等同于不要原则、不要规则,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随意破坏规则,触犯底线,以实现个人或小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 协商民主热的冷思考 主要内容 协商民主不是中国独有的 协商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基础 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协商民主不等于政治协商 城乡社区是实践协商民主最有活力的空间 警惕三个倾向 一、协商民主并非中国独有 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在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毕塞特竭力为“美国宪法的民主特性”辩护。他认为,“在1787-1789年间的美国人看来,制宪者观点的两个方面——既需要限制大众多数,又要使多数原则有效——是一致的。调和这些看似矛盾的倾向的关键,存在于制宪者建立‘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明确意图之中。 ” 美国的历史。五月花、殖民地、独立战争、制宪。 关于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各种译法:“审议民主”或“审议式民主”、“审议性民主”;“商议民主”或“商议性民主”、“商议民主制”、“商谈民主”;“协商民主”;“慎议民主”;“审慎的民主”;“慎辩熟虑的民主”。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和产生具有深刻的哲学文化背景,它是在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和交往哲学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本身就是当代主体间性哲学和交往哲学发展的产物,是主体间性哲学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民主理论的创新。 西方哲学发展三个段,即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语言哲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语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论的研究变革,主体间性问题的地位在哲学中凸现出来。具体地说,主体间性意味着:在存在论层面上,任何主体都生活在一个主体际的世界中;在认识论层面上,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客观对象的可沟通性。 协商民主兴起的认识论基础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自由民主政体似乎在所有的地方差不多都有麻烦。在自由民主制度中我们看到的是政治制度的大规模异化,或者最低程度也是对政治的冷漠。(1)以个人主义和利益为基础,对政治过程理解具有私人化倾向;(2)多数原则与少数权利;(3)选举之外民众无法真正参与政治决策,决策为精英控制;(4)行政权力日益膨胀,权力制衡的制度结构存在失衡的危险;(5)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则往往使民主面临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