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因分析 中国平安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 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的金融服务集团。 回顾 平安投资富通大事记 事件后续!! 中国平安海外投资遭受重创。根据中国平安的公告,此次计提减值损失将并不影响每股净资产水平,平安集团的资本金和偿付能力仍是非常充足的。预计集团偿付能力水平仍将保持在300%以上。集团计划对所属寿险业务进行200亿增资以提高寿险业务的偿付能力水平。根据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总额810多亿人民币,即使此次投资富通集团全部亏损,中国平安仍不会有生存危机。 主 要 原 因 剖 析 1. 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缺乏海外并购经验。 2. 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够。 3. 受国际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 4. 政治风险失控。 5.收购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或不真实 6.收购目标的选择不适当或不实际 7.收购决策的判断不正确或不合时 1. 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缺乏海外并购经验。 我国的金融企业大都有一股做大做强的冲动,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盲目投资,反映在口号上就是动辄世界几百强或几十强。中国平安这样大的投资行动,仅仅凭数月的所谓研究和评估就盲目动手,重大战略行动形同儿戏,焉不失利?从深层原因上讲,这也是中国平安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和缺乏海外并购经验的结果 。殊不知,单单凭借主观愿望实施外延式扩张,很难真正提升中国平安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平安也很难真正立于世界顶级企业之林。 2. 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够。 决策依据可靠和内容真实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量信息中难免鱼龙混杂,如果不认真地去伪存真,就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中国平安以 238.7亿元收购富通,短短数月就深度缩水,这是盲目投资得到的惩罚。和中国平安一样,我国金融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例子并不鲜见。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 ,就是因为调查研究不够,没有真正弄清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富通是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可在知名的背后 ,掩盖着因投资美国债券带来的巨大亏空。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比利时《晚报》就曾发表过“富通的弥天大谎”的文章,抨击富通弄虚作假,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中国平安的重视。凭虚假信息决策,岂能不上当。 3. 受国际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自2008 年全面爆发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有的甚至破产。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自然与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有重大的关联,但是这也由于中国平安在收购富通集团之前对其资产结构缺乏透彻的了解,以致他国的金融危机被转嫁到了自己身上。 4. 政治风险!!失控!!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 2008 年9 月29 日宣布联合出资112 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通银行在上述三地 49% 的股权。对于政府的这一注资挽救行为,中国平安等股东只看到了其积极的一面,并未看到其隐藏的祸心,直到比利时政府、荷兰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表决,通过三次业务分拆,擅自出售了富通旗下的部分业务,这时中国平安和广大中小股东才有所察觉。经过上述国家政府出面进行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资产仅含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公允价值104 亿欧元,比利时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分别占 24% 和10% 股权)66% 的股权以及现金。从此,富通集团就由“银保双头鹰”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预测其盈利潜力将下降九成以上。从富通 2007 年度年报和 2008 年的财务中报来看,富通的国际保险业务盈利仅占集团净利润的6%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平安投资回报率可能大大低于预期。对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是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的又一大主因。 5收购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或不真实 尽管平安在收购之前进行了差不多一年的考察,还聘请摩根大通作为独家财务投资顾问进行评估,但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称,正面的信息多,负面的信息少,有些重要的信息甚至向投资者隐瞒了。比如,富通集团本来有大量资产涉及美国次级债务,包括12300万欧元的债务抵押债券(CDO)和贷款抵押债券(CLO),但富通却向所有人隐瞒了其垃圾债券的危害,直到东窗事发,其40亿欧元的亏空才公诸于世。 ? 6收购目标的选择不适当或不实际 平安集团向海外发展并没有错,但这次投资收购富通的目标定得太高,想借富通投资这一平台迅速成长为国际资产管理的集团公司,是很不实际的目标。事实上,平安与富通之间并不存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