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暴力及其立法救济的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暴力及其立法救济的研究

新闻暴力及其立法救济的研究   摘 要:杨武案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折射出媒体对受害者人文关怀的缺失,媒体在趋利性市场化选择之下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强势思维和新闻暴力,极大地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媒体人职业道德的缺失和对于媒体权利的滥用。本文力争论证新闻暴力立法规制的正当性,结合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倡导新闻专门立法、构建新闻侵权诉讼及非诉机制,从预防到救济,探讨规制我国新闻暴力现象,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路径。   关键词:新闻暴力 杨武案 新闻立法 新闻侵权 新闻侵权非讼机制   新闻暴力是近年来媒体涌现的新鲜词,其大致涵义是指媒体及其从业者利用媒体本身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权优势,对新闻当事人或被波及的人群所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⑴   近年来曝光的一些恶性案件,得益于媒体的介入,较快进入了司法程序,公民权益得到维护,正义得以伸张,但新闻媒体正义守望者的背后却隐藏污点,不少媒体为抢新闻,过度报道,不顾当事人隐私强行曝光事件,报道手法恶劣,构成对公民权益的侵害,是对新闻伦理的漠视和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被视为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的第四种权力,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一直以来,新闻记者被喻为无冕之王,新闻报道的正面影响已受到充分肯定,但新闻媒体呼吁新闻自由以保障采访权的另一面是对已有自由的滥用。新闻暴力背离了新闻本身真实性的追求,是对新闻伦理底线的突破,必须予以遏制。本文试图分析新闻暴力的成因,并从新闻立法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其进行规制,为新闻暴力从法律救济方面提供建议。   一、新闻暴力现象规制之必要性   (一)从个案出发:杨武案的启示   2011年10月23日,深圳宝安区联防队员杨喜利手持钢管、警棍打砸男子杨武家,杨武妻子王娟阻止杨喜利反遭毒打强奸。杨武由于害怕躲在杂物间,不敢出声,1小时后,杨武报警并将妻子送医治疗,事后,杨喜利家属威胁杨武要求其撤诉。⑵   此案一经曝光便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这次,新闻媒体不复以往扶持弱者,呼唤维权的正义卫士风范,其作为引起大众的反感。整个案件中的不当采访和报道行为不胜枚举,诸如:在受害者杨武妻子王娟最痛苦的时候,再三追问施暴者是个怎样的人,追问当时是什么感受;为博眼球对于涉及隐私的受害过程描写过于细致,而不做案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思考;更有甚者,在施暴者杨喜利被抓后声称是与王娟通奸后,不顾杨武跪地哀求强行进入杨武家中,逼问直接受害者王娟是否与杨喜利通奸;某晨报更以《我是世界上最窝囊的丈夫,是的,你还好意思说》作为头版头条的标题进行通版报道;一些记者更无视媒体的客观公正性,在采访中直接对杨武说你太懦弱,对受害者妄加评判,片面引导社会舆论;杨武的女儿同样没有幸免,多家电视法制新闻中出现了记者采访杨武女儿的情景,只在眼部打上了马赛克。   记者蜂拥冲进杨武的家,公民依法享有的隐私权和住宅不受侵犯权受到极大的侵犯,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的杨武一家在无数闪光灯和话筒前遭受心理的二度创伤。央视记者柴静在其博客上发表评论,指出部分媒体不顾当事人隐私强行曝光事件是一种暴力行为,本案的报道手法是对于新闻的羞辱。⑶   杨武案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除了案件本身事实,媒体恶劣报道作为更引起热议,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于受害者缺少人文关怀、先入为主的强势思维和新闻暴力,体现了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和追求轰动效应的媒体观。当代中国,过度曝光、暴力采访等现象甚嚣尘上,必须给予重视。   (二)新闻暴力的成因探究   新闻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出现绝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深刻了解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下将从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律规制方面进行探究:   1、经济效应追求下突破新闻伦理,漠视公平正义   媒体的发展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媒体市场化发展为媒体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来市场竞争激烈,形同产品质量不好便无人问津的压力使得媒体人危机感顿生;二来利益追逐的市场化非理性导向驱使媒体迎合人的非理性欲望,严肃的报纸在发行量永远敌不过建立在各种私欲望基础上的黄色小报⑷便是力证。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言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追求收视的导向下,新闻素材只会沦为与金钱挂钩的猛料,媒体靠博版面、抢头条以博取生存空间,获取经济利益,人性、良心在利益面前无立锥之地,新闻人公平正义守望者身份被漠视,随意践踏他人尊严、 权利,新闻伦理底线被突破。   2、社会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受众非理性的戏剧化心态、欲望   根据新闻心理学,受众心理有三个层次,即消闲心理、求知心理、研究心理。消闲心理是最为普遍的新闻受众心理,当下社会节奏的加快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工作学习之余为求放松对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市场决定需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