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的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代的设计

新生代的设计   京城中心,吾号院落满眼尽是绿色。从2010年6月至今,吾号,这个由我创建的以五行元素为灵感的设计品概念店已走过三个春夏。如今,正值庭院信步的时光,也是发现新鲜创意、网罗新兴设计人才、体验前沿科技、推广环保产品的好时机。无数“第一次”的最佳时刻在等待,我也已做好准备再度启程。   正如,我第一次在《时间线》杂志上撰写专栏。感谢杂志的邀请,我有机会与大家一起畅谈设计、分享体验,一起发现创意设计师及品牌。我们所处的时代迅速变化,很期待和大家共同打开视野,超越传统。   潮流,走向,趋势——在设计之路上,我们究竟要去向哪里?中国设计路在何方?媒体、客户、朋友总是问我这样的问题:“伊莎,你怎么看中国设计师?你认为中国设计师有独特性么?”每天我回答这些问题不下10遍。而在吾号,每一季我都尽量推出新兴的年轻设计师,打造新颖独特的艺术装置, 挑选新的品牌,我从未停止过找寻答案。这些问题于我,也同样迫切。   吾号所在的传统中式园林,以及临时打造的各个空间——比如2011年参加北京设计周时吾号在大栅栏打造的茶舍——每个空间都仿佛给我开启解决这个问题的大门,但同时,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又随之产生。   今年,我又重拾旅行计划。我试图在丈量世界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内容和方向,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中国设计师的未来方向在哪儿?   对我来说,过去几个月来在国内外的旅行无疑为我指明了同一个方向:紧随趋势前行。   带着问题旅行   今年4月,我在米兰,想在设计周上找些新奇东西。在托尔托纳(Zona Tortona)近1000平米的区域内随处呈现中国设计师的设计。其中,来自杭州的设计品牌“品物”秉持着将传统手工艺溶解到当代设计中的理念,由品物设计的陶瓷桌及竹纸椅等甚为参观者所瞩目。   而与此同时 ,3D打印、绿色环保家具、智能织物、“可穿戴”的高科技创新设计充斥眼帘,全世界已准备好大步向前迎接未来。毫无疑问,愈来愈国际化的中国设计师也是这洪流中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会成为领军人物……这并不仅仅是在伦敦、巴黎或纽约方便找到新客户的问题,而是中国设计师向外展现出自己的“气”和独创性精神,也呈现出他们看待世界的不同视野。   正如WALLPAPER杂志所说的,一股“东方浪潮”正在袭来。去年年底,在伦敦艺术策展人贾尼斯·布莱克本的策划下,英国伦敦的苏富比画廊展出了包括霍奕谨在内的20位中国年轻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而在伦敦鼎鼎有名的Themes Variations Gallery也出现了中国设计师作品的身影。   离开米兰几天后,我又来到了香港,那里有同样的气氛。在香港一栋建筑的屋顶平台上,隐藏着年轻设计师Elaine Ng Yan Ling的工作室。Elaine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是纺织设计专业的硕士,曾在日产汽车和诺基亚工作过,最近刚从伦敦搬回香港。Elaine的设计理念建立在仿生学上,她尝试将自然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关于自然行为和科技设计的“自然技术学”研究。她的作品是手工艺和高科技的巧妙融合,高度概念化的同时又不可思议地富有诗意。现在在吾号,您能看到Elaine的作品,就仿佛是一首手工打造的“木”之诗歌,随着阳光、雨水和风,演奏出和谐、生态的变奏旋律。   经过13个小时的漫漫飞行后,我降落在纽约,参加了纽约弗里兹艺博会(Frieze Art Fair 2013)。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仍到处可见……当然,人们也发出同样的疑问:发生了什么?这些黑头发黑眼睛的设计师是谁?   “复杂”年代   在这几次旅程中,我接到了不同国家的不同邀约,希望更多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出现在世界各地。   回到北京,刚好赶上了京城繁花似锦的时候。漫漫寒冬已过,各种灵感构思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新生代的中国设计师们正整装待发,时刻准备引领世界潮流,传统的“中国设计缺少创意,质量不高,没有环保意识等等”的成见早已被颠覆。   在用混凝土浇灌出来的城市中心,设计师们正在寻求与自然发生更亲密的“对话”:设计师李鼐含正在进行她的3D移动项目;建筑界的领军人物马岩松在今年6月发表了他的“山水城市”宣言;来自北京的服装设计师杜旸及来自厦门的服装设计师万一方继续推出她们在伦敦的服饰系列,灵感来自于四面八方:现代建筑、功夫、超级英雄甚至是小小的灵动的蝴蝶。他们都在为街头潮人及乐活族们提供新的态度:一种更注重于精神层面的时尚生活方式。   所见所闻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 ——   在这里出生,在那里受教育。在那里出生,在这里受教育。这是一个真正“跨界”的时代:跨品牌、跨文化、跨专业……事事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国,“快速”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未来就在眼前,而每件事的复杂性令人吃惊。   “复杂性”是这个时代的标签。传统的枷锁必须被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