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碳基分子器件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docx

二维碳基分子器件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维碳基分子器件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石墨烯纳米带因其优越的电学性质,在分子电子领域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越来 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第一性原理 方法研究了掺杂的石墨烯纳米带以及杂化的硼氮/石墨烯纳米带分子器件,通过分析 其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讨论了杂质原子以及石墨烯纳米带杂化对上述体系电学性质 的影响。主要内容研究如下: 以扶手椅形石墨烯纳米带(AGNR)器件作为研究对象,分子器件的一个电极未掺 入任何杂质,但是另一个电极中的某一碳(C)原子被磷(P)原子取代。计算结果表明: 在 AGNR 体系中出现了较大整流率的整流行为;而且,如果调节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 其整流效应也会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考虑同一宽度的石墨烯 纳米带分子器件,改变杂质磷(P)原子在电极中的位置,结果显示磷(P)原子的位置对 电流电压曲线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研究了磷(P)掺杂的扶手椅形石墨烯纳米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针对不同宽度 的扶手形石墨烯纳米带分子(AGNR)体系,两个磷(P)原子分别取代左右电极的中间碳 (C)原子。研究结果表明:掺有磷原子石墨烯纳米带体系在其宽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能够导致不同的电子输运特征。分析其电流电压性质,得到这些分子器件均具有负微 分电阻效应,并且把不同宽度的石墨烯纳米带体系的电子输运性质分为三类(3n,3n+1 和 3n+2)。我们使用磷掺杂的石墨烯纳米带分子器件,可以成功实现负微分电阻效应 的方法之一。 研究了硼(B)掺杂的扶手椅形石墨烯纳米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分别选取 了宽度W=5到W=13的扶手椅形石墨烯纳米结,使用硼(B)原子取代电极中的某个碳 原子,另外一个电极则未掺入任何杂质。当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为3n+2时,这些 体系表现出金属性质;当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为3n和3n+1时,这些体系表现出半 导体性质。 并且把不同宽度的石墨烯纳米带体系的电子输运性质分为三类(3n, 3n+1和3n+2)。并且,宽度W=7的分子器件具有很好的整流效应。 研究了由锯齿形硼氮纳米带(ZBNNR)与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ZGNR)组成的杂化 体系(Z–BnNmCp, n+m+p=16)的电子结构及其输运性质。结果表明氮硼纳米带或石墨烯 纳米带的宽度对杂化的Z–BnNmCp体系的电子输运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n和m 的数目不相等时,可以观察了负微分电阻效应,并且其负微分电阻可以通过改变硼氮 纳米带的宽度而得到有效调控。当杂化的Z–BnNmCp体系中P为奇数时,其电导会随硼 氮纳米带的宽度增加而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子器件的实用将会成为现实。本论文的这些研究结论对将来 设计实际功能分子器件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非平衡格林函数;石墨烯纳米带;电子输 运性质 Abstract Owing to the remarkable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larg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nanoelectronic devices, graphene nanoribbons (GNRs) have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doping effects and hybridization between the nanoribbons on the electron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of graphene nanoribbons (GNRs) are investigated within an ab initio framework combining the nonequi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