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的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的研究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以《永州八记》中的介词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和时贤的基础上,采用穷尽式统计法及分类描写法,将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其中的介词做系统、全面的研究。从介词这一角度窥探唐代介词的某些特点,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永州八记》的文学价值,体会其对古代山水的诠释和感悟,又可以以介词为切入点看出文言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 《永州八记》 介词 唐代   根据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中的介词分类,本文对《永州八记》中的“缘,寻,于,由,自,与,以,因,从,在”等介词进行分类分析,并对文中出现的介词与文中该介词的不同词性进行穷尽性区分、研究和解释。   一、介词的分类   (一)表处所的介词   表处所的介词有“缘,寻,于,在,从,由”,例如:   1.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上。(《始得西山宴游记》)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小石城山记》)   例1中的“缘”和例2中的“寻”表示处所中的“沿途,沿着”;   3.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石涧记》)   例3中的“由”表示处所中的“经由”。   4.祟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钴?a潭记》)   5.其?氯幌嗬鄱?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a潭西小丘记》)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钴?a潭西小丘记》)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例4到例6中的“于”和例7中的“从”表示处所中的“始发,所在,终点”。   8.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始得西山宴游记》)   例8中的“在”表示处所的位置。   (二)表示时间的介词   表时间的介词有“自,与”,例如:   9.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钴?a潭记》)   10.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袁家渴记》)   11.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小石城山记》)   12.有声?|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钴?a潭记》)   例9到例11中的“自”表示时间中的“起始点”。例12中的“与”表示时间或处所的“所在或经由”。   (三)表示对象的介词   表示对象的介词有“以,与”,例如:   13.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钴?a潭西小丘记》)   1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钴?a潭西小丘记》)   1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v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   16.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钴?a潭西小丘记》)   17.?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例13到例14中的“以”引进关涉对象。例15到例17中的“与”引进参与对象,相当于“和,跟”,介词短语均与谓语连用,作状语。   (四)表示方式或原因的介词   表示方式或原因的介词有“因,以”,例如:   18.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始得西山宴游记》)   1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0.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钴?a潭记》)   21.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钴?a潭记》)   例18中的“因”表原因。例19到例20中的“以”引进原因,为“因,由”。例21中的“以”引进工具,表示“用”或者“凭借”。   通过以上分类分析,再与古代汉语的介词比较,可以发现《永州八记》在介词方面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部分已有介词仍在沿用,其功能没有变化,如表处所和时间的,“于,在,从”,表原因的“因”,表凭借的“以”等。   其次,部分古汉语已有的介词其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与”,以前作介词的用法只有介绍参与的对象,相当于“跟和同”,介绍比较的对象,相当于“跟什么相比”,介绍服务的对象,相当于“给和替”。《永州八记》中“与”有了表示时间或处所的“所在或经由”的新用法。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介词。如“寻”和“缘”等动词逐渐虚化发展为常用的介词。   二、介词的辨析   认真分析这八篇游记散文,我们会发现文章中有一些字同而词性不同的词,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下面对与介词容易混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