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荷载下莫高窟围岩动态损伤特性研究.PDF

地震荷载下莫高窟围岩动态损伤特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荷载下莫高窟围岩动态损伤特性研究

第衢卷第3期 西北地震学报 V01.26No.3 2004年9月 NO彤旺n(rIS叨£IU叮SⅡSMOLOGICALJOURNAL 地震荷载下莫高窟围岩动态损伤特性研究 付长华1’2,石玉成1’2 (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兰州730000; 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 摘要: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地震荷载下洞窟围岩动态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动力有限元 法,从地震动特性入手,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对洞窟目岩及其附属构筑物可能造成的损坏,为石窟文物地 震安全评估及防灾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地震动;莫高窟;围岩;动态损伤特性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0844(2004)03—0266一08 O 引言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中国著名佛教石窟之一,以其规模之大、文物价值之高 而闻名于世,最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也是强度较低的砾岩型石窟群的典范,以密集的建造方式和复 杂的结构为特点。因其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较为频繁,所以开展对石窟的抗震防灾 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重点探讨在地震荷载下石窟围岩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动态损伤特性,为石窟的文 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1 地震荷载下莫高窟围岩及附属构筑物动态损伤的影响因素 洞窟所在崖体的地震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因素、加固工程的效果和地震因素四 个方面‘12’4】。 1.1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包括岩性、岩体结构及裂隙分布、岩体力学性质(抗拉、抗 剪强度等)、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环境等。 莫高窟所在崖体及其下伏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玉门组 (Q。)、中更新统酒泉组(Q:)和上更新统戈壁组(Q。),岩层均 为近水平产状。洞窟分布于中更新统酒泉组砾岩中。莫高窟 崖体地层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由上往下依次编号为A、B、 C和D(图1)。A岩组中无洞窟分布;B岩组中除有个别高层 洞窟的顶部伸人外,亦无完整洞窟分布;C组和D组是洞窟的 分布层位。崖体上洞窟分四层排列,一层(底层)洞窟分布在 D组,二、三、四层洞窟基本上分布在C岩组层位中。各工程 岩组力学参数见表l。 莫高窟崖体上主要发育四种类型的裂隙:(1)平行崖面 的近直立卸荷裂隙(图2)。系崖壁形成后崖边岩体在重力长 图1 莫高窟实测地层剖面图 S协lta8ector0f 收稿日期:2004聊彩 Fig.1 Mogaogrottoes.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2DIB20062)资助;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论著编号:L 作者简介:付长华(1978一)。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研究工作 第3期 付长华等:地震荷载下莫高窟围岩动态损伤特性研 267 期作用下向临空方向卸荷回弹而形成,是对洞窟安全影响最大的一种,分布范围广,延伸长。(2)垂直崖 面的横向裂隙。仅有一小部分断续出现于洞窟顶部或洞窟的一侧及其前后室的壁画上,一般细而短,危害 相对较小。(3)斜切崖面的陡倾构造裂隙。裂隙面平直、闭合、无充填,其产状与其南部三危山新构造运 动所产生的逆断层的产状大致吻合。该组裂隙有切割岩体的作用,能助长崩塌的形成。(4)水平裂隙。 沿酒泉组地层层面发育,主要分布于洞窟区的南段,在崖面上呈一水平线断续显示。该组裂隙在洞室拱顶 附近出露时比较有害。 表1各岩组力学参数 1.2工程因素 工程地质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p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内聚力 内磨擦角 莫高窟属砾岩型石窟,洞窟 蚩塑 丝丝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