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基本加速度跟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的由头,完全是因为前天晚上的一个疑问:01版抗规中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0.1g。。。”等。既然规范里有数据,为什么又不参与计算?列出以上数据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东西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又是怎么样个关系呢?找遍网络与现有书籍,无此解释,只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思。谁知越牵越多,牵出好多东西。先从这个疑问总结吧。
一、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意义所在,我翻遍手头的所有资料发现最好还是从89与2001及2010几版抗规的对比中寻找解释,列表如下:
?项??? 目
GBJ11-89
GB50011-2001及2010
地震影响表征
采用设防烈度
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表证
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g)
无
6度
7度
8度
9度
0.05
0.1(0.15)
0.2(0.3)
0.4
设计特征周期
按设计近震或远震和场地类别确定
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表5.1.4-1
?可以看出,89版抗规中并没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这项定义,此定义完全是01版的新生事物。意义到底何在?意义就在于对地震影响的表征。89版采用的是设防烈度对地震影响进行表征。而在01及10版的抗规中,对地震影响的表征,已经舍去了设防烈度,进而采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
此做法优点何在?第一,设防烈度的划分标准偏于现象,改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用具体参数来表征地震影响-----更科学、更“规范”,我想这是那些规编们最看重的一点优势;第二,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清楚的表征7度半(0.15g)与8度半(0.3g)的概念,拓宽了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更“延伸”;第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还是根据设防烈度进行分类的,原则上用基本地震加速度去表征与用现象去区分地震影响并不矛盾-----更“统一”。
写到这里,想起了本科毕业时去城乡设计院面试的情景。虽然一晃六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面试我的那老总,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他问的我那几个都会的问题由于时间久远都记不得了,只是那个没答的问题让我记忆犹新,“咱这儿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是多少?”坏菜,那会儿的我刚出校门,这名词依稀在考试中见过两次而已,当即败下阵来。要是换成今天?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二、关于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
不管是底部剪力法,还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根本计算方法,始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体:F=αG
以上公式的α即为地震影响系数,其实就是加速度除以了一个小 g(重力加速度);G为质点的重量。
对于初学者来说,上面的公式虽然简单,但一上来还是不容易看透本本质。其实,如果把?F=αG中的α乘以一个g,同时G除以一个g,这不就是经典的牛顿第二定律吗,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抗震恒永久,牛二永流传。(牛二 : 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即??或??;也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即F=kma,其中k是比例系数;只有当F以牛顿、m以千克、a以m/s2为单位时,F=ma成立。)
最后总结一句话:地震影响系数来源于牛二。
知道了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下面顺藤摸瓜,就要总结一下α(地震影响系数)的定义公式。
α(T)= K ×β(T),
公式里有三个系数
第一个是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
第二个是地面的地震系数κ
第三个是地震时结构加速度对于地面加速度的放大系数β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是指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自震周期T,相同ζ阻尼比的理想简化的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是多次地震反应的包络线,是所谓标准反应谱或平均反应谱。它是地面的地震系数k与结构物加速度的放大倍数β的乘积。
?地面的地震系数κ是地震时地面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K=a/g。
以上是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那在实际设计中,地震影响系数是如何计算与确定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出处在抗规中,在抗规5.1.4条中有这样的表示: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地震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
以上说法可以根据地震影响曲线中第一波下降段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函数表达式来体现。
α=(Tg/T)rη2αmax
等式左边——α即为地震影响系数。
等式右边——T为结构自震周期。
Tg为场地特征周期,由设计地震分组与场地类别决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空间构成跟设计基础(全).ppt
-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的特点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pdf
-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计划计划.doc
- 江西省2004年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跟统一基价表.docx
- 交通荷载跟路面设计参数.pdf
- 节制闸施工方案计划计划.doc
- 届高中统考.pdf
- 酒店装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方案计划计划.doc
- 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方案计划计划.doc
- 抗震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划计划.docx
- 地理信息科学_第三次农业普查影像数字化项目.pdf
-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实验.docx
-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小说阅读理解提高练(含答案).docx
-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一模英语试题2(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含答案).docx
-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英语语法专题练习 特殊句型(含答案).docx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贵州省安顺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