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近世代数部分.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代数系统_2015.ppt

代数运算的例 例. 整数集Z上的加法、乘法都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但加法对乘法不满足分配律; 减法不满足结合律,也不满足交换律; 它们都不满足等幂律,也不满足吸收律。 代数运算的例 例. n阶实矩阵集合上的 加法满足结合律,也满足交换律; 乘法满足结合律,但不满足交换律; 它们都不满足等幂律,也不满足吸收律。 代数运算的例 例.设ρ(S) 是非空集合S的幂集,则 (1) ρ(S)上的∩和∪运算都满足结合律,交换律 (2)∪对∩、∩对∪都满足分配律,它们都满足等幂律,也满足吸收律 (3) ∩ 和∪运算都不满足消去律 代数运算例 Z ,数加法 R,数乘法 ρ(S),∩ S非空 ρ(S),∪ S非空 二元代数运算 交换律 结合律 幂等律 代数运算例 Z ,数加法 R,数乘法 ρ(S),∩ S非空 ρ(S),∪ S非空 二元代数运算 √ √ √ √ 交换律 √ √ √ √ 结合律 √ √ √ √ 幂等律 × × √ √ 代数运算例 整数集合Z上的的加法,满足消去律吗? 整数集合Z上的乘法,满足消去律吗? 整数集合Z上的加法、乘法,满足吸收律吗? 整数集合Z上的加法对乘法满足分配律吗? 乘法对加法呢? 正偶数集合上的乘法,是否存在幂等元? 代数系统 设S是一个非空集合,f1,……,fm是S 上的若干代数运算,把S及其运算f1,……, fm 看成一个整体来看, 叫做一个代数系统,记为(S, f1, ……, fm) 代数系统 代数系统的例 例. 设S是一个非空集合,ρ(S) 是S的幂集,则(ρ(S),∩,∪)为代数系统 例. 设∧、∨是真值集合{0,1}上的合取与析取运算,则({0,1},∧,∨)是代数系统。 代数系统的例 例. 设Z为整数集,Z0为偶数集,N为自然数集,+、· 是数的加法和乘法,则 (Z,+)、(Z,·)、(Z,+,·)、 (Z0,+)、(Z0, ·)、(Z0, +,·)、 (N,+)、(N,·)、 (N,+,·) 都是代数系统。 代数系统的例 例. 设⊕ 、 ⊙分别表示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运算,那么(Z,⊕,⊙)、(Z0,⊕,⊙)、(N,⊕,⊙)都是代数系统。 习题6.1 解:1. 设W1、W2、W3分别为是模6的剩余类集合Z6的子集:W1={ 0 , 3 },W2={ 0 ,2 , 4},W3={ 1 ,3 ,5 },试问剩余类加法是不是这些子集的二元代数运算? 剩余类加法对W1,W2是二元代数运算,而W3不是。 习题6.1 2. S={2n | n?N},加法是S上的二元代数运算吗?乘法呢? 解:加法不是S上的二元代数运算,乘法是。 习题6.1 3. 自然数集N 上的二元代数运算 * 定义为x * y = xy, * 是否满足结合律?是否满足交换律? 解: (a*b)*c= (ab)c= abc a*(b*c)= a*b=ab, b*a=ba 所以,都不满足。 习题6.1 4. 设 * 是集合S上的二元代数运算,且满足结合律,设x,y是S中任意元素,如果x * y = y * x,则x = y。试证明 * 满足等幂律。 证明:由于对S中任意的x,y和z,有x*(y*z)=(x*y)*z, 故x*(x*x)=(x*x)*x, 于是有x*x=x。 习题6.1 5. 设 + 和 * 是集合S上的两个二元代数运算,对于S中任意元素x和y,x + y = x。证明 * 对于 + 满足分配律。 证明:设x,y和z是S中任意三个元素,则 x*(y+z)=x*y=x*y+x*z,且 (y+z)*x=y*x=y*x+z*x, 故* 对于 + 满足分配律。 * 《离散数学II》 ——近世代数部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古典代数与近世代数 古典代数的研究对象:方程 以方程根的计算与分布为其研究中心 近世代数的研究对象:代数系统 古典代数的发展过程导致了群的概念的提出,发展成了近世代数 古典代数的发展过程 一元一次方程 公元前1700年 一元二次方程 公元前几世纪 巴比伦人 一元三次方程 我国:在公元七世纪 一般的近似解法 唐朝数学家王孝通《缉古算经》 西方:16世纪 意大利数学家 卡丹公式 古典代数的发展过程 ●一元四次方程 Ferrari L(费拉里) 化为求一个三次方程和两个二次方程的根 ●一元五次方程 失败:Euler L(1707 --1783) 、Gauss K F Van d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